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伤逝》解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伤逝》解读

一、鲁迅为什么写《伤逝》? 1.时代背景。

2.易卜生《娜拉》(1879)的影响。 3.1923年底,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4.两年后,鲁迅以形象的方式演绎社会热点问题。因为形象大于思想,使见解更能说服人,更能表现具体细微的感受。

二、《伤逝》的思想内容

1.一个为寻求个性解放而反叛家庭、离家出走,最后迫于经济原因只能再回去,并造成更大悲剧的故事。

2.否定易卜生的诗性鼓动和涓生易卜生

1

式的爱情。是对诗化爱情方式的批判。提出了怎样实现个性解放的问题。

三、《伤逝》的主要情节 1.生活幸福的开始。 2.爱情成熟

“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爱情在宁静的幸福中成熟,爱情因成熟而失去激情,两人出现隔膜。所以,“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3.失业是爱情变成悲剧的转折点。子君没有先前幽默和善于体贴,常常颓唐、凄苦、无聊。两人之间开始冷漠。涓生“烦厌”子君,“烦厌”家庭。

4.“我已经不爱你了”,“新的希望就只

2

在我们分离”。子君离开,死。一“伤”一“逝”。悲剧结局。

四、人物形象

1.涓生:不可信赖、不负责任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对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理解肤浅,只会说空话。不是追求理想,而是追求时髦。重演了古代文人“始乱终弃”的翻版。是既善良又无耻的实用主义者。

2.子君:没有自我,缺乏理想,志趣平庸。依附于男人,在逝去的梦里徘徊。她的热情和勇气止于被追求的初恋状态,活在过去。是虚弱的理想主义女性。

现实中的丁玲、凌淑华等是新女性的榜样。

3

《伤逝》解读

《伤逝》解读一、鲁迅为什么写《伤逝》?1.时代背景。2.易卜生《娜拉》(1879)的影响。3.1923年底,演讲《娜拉走后怎样》。4.两年后,鲁迅以形象的方式演绎社会热点问题。因为形象大于思想,使见解更能说服人,更能表现具体细微的感受。二、《伤逝》的思想内容1.一个为寻求个性解放而反叛家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m8g3xlb67d82u9zjlx7yogl1itcy00ik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