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
年级 高二 课题 参与人员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 内容和进度:完成2-3卤代烃的教学及2-2芳香烃的习题讲评 第一课时:芳香烃的习题讲评; 第二课时:(1)卤代烃的定义、物理性质 (2)溴乙烷的物性; (3)溴乙烷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课时:(1)如何检验卤素原子?如何鉴别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3)卤代烃的应用 第四课时:习题讲解 2、教学目标: 在必修2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对有机物的官能团也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及官能团对其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并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3、资料准备: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实验视频、实验仪器 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 第一课时【方案Ⅰ】对比思考,讲解提高 对比思考:复习乙烷、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并对比溴乙烷的结构,讨论它们结构上的异同,并推测溴乙烷可能的化学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分子立体模型展示甲烷、乙醇、溴乙烷的结构,讨论思考、列表小结。 科目 化学 主备教师 日期 课时 4课时 2-3 卤代烃
讲解提高: (1)讲解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官能团-Br的原因:由于溴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得C—Br键的极性较强,因此反应活性增强。 (2)简介溴乙烷结构的研究方法──核磁共振氢谱(1HNMR)。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同一类型的氢原子为一组峰,如CH3—CH2—Br中有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因此有两组峰。 (3)讲解消去反应的概念。 (4)讲解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列表小结。 巩固提高:指导学生进行溴乙烷取代、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其反应规律。 【方案Ⅱ】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迁移提高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成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生的Br。 提示讨论问题:溴乙烷水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检验水解产生的Br?从结构上分析为什么溴乙--
烷能发生水解?水解反应中,化学键是怎样断裂和形成的? 交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间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分析,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 讲解讨论:(1)讲解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官能团-Br的原因:由于溴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较强,使得C—Br键的极性较强,因此反应活性增强。 (2)简介溴乙烷结构的研究方法──核磁共振氢谱。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同一类型的氢原子为一组峰,如CH3—CH2—Br中有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因此有两组峰。 (3)溴乙烷按照另一种方式脱去Br,即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讲解消去反应的概念。 (4)讨论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列表小结(同【方案Ⅰ】中表格)。 迁移提高:根据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规律, 讨论2溴丁烷发生水解、消去反应的可能产物是什么? -讨论题:下列卤代烃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CH3Cl B. CH3CH2Cl C. (CH3)2CHBr D.(CH3)3C-CH2Br 答案:A、D 第二课时 2生活中的卤代烃 【方案Ⅲ】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情景创设: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提供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提示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卤代烃有哪些?其用途是什么?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是什么?长期接触卤代烃对人体会有何危害?对环境有何危害? 阅读学习:阅读网络教学资源,分析相关问题。 小结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提高。 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1溴乙烷取代反应产物的探究:溴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和NaBr,检验Br可用AgNO3溶-液,需要注意的是加入AgNO3溶液之前必须用稀硝酸酸化水解后的溶液,否则将生成棕黑色的Ag2O沉淀,而不能观察到淡黄色的AgBr沉淀。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产物探究: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之前通入水中,其目的是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因为乙醇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此外,检验乙烯还可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此时乙醇将不会干扰其检验,因此不需要将乙烯气体通入水中的操作。 【实践活动】 除组织学生参与教科书上的实践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下列课题。 课题:氟利昂的使用及其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1)查找资料,了解大气臭氧层被破坏的情况。
(2)调查生活中使用氟利昂的情况(发胶、冰箱、空调等),了解市场上有哪些品牌的冰箱和空调是无氟利昂的?无氟利昂冰箱和空调使用的是何种致冷剂? 三、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 溴乙烷的取代和消去反应 讨论记录: 罗贤朗:1、近年高考出现直接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溴乙烷中的溴这个考点,因此最好做一下直接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溴原子的实验,无现象,让学生理解溴不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通过对比实验来学习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让学生阅读实验操作,指出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强调书写方程式要注意书写反应条件。 3、教学中学生可能感到困难的地方是哪些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为什么必须邻位碳上必须有H才能消去。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断键的位置是至关重要。 林春:1、突出官能团—Br对溴乙烷的影响,官能团觉得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2、要注重化学方程式的练习。 5、根据教学内容划分分课时教学任务: 附件:导学案 2-3 卤代烃(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卤代烃的一般性质,了解卤代烃的用途; 3.掌握消去反应,能判断有机反应是否属于消去反应。 【预习作业】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下的第一步反应: ②乙烯与氯化氢反应: ③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
④甲苯与浓硝酸反应: 【基础知识梳理】 一、烃的衍生物概念 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 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 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 卤素原子 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交流讨论〗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原因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 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 2.卤代烃的危害: (1)DDT禁用原因: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释放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三、溴乙烷 1.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H H C2H5Br CH3CH2Br或C2H5Br —Br H—C—C—Br H H 2.物理性质: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 对比:乙烷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 3.化学性质: 【实验观察】P62实验1、实验2 实验1现象:产生无色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实验1现象: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NaOH 反应原理:CH3CH2Br +H-OH CH3CH2OH + HBr 或:CH3CH2Br +NaOH CH3CH2OH + N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