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安排在固体压力压强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液体压强,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奠定基础。液体压强的规律对学生了解自然,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压强的概念应该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只是得综合性较强,它是学习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及压强的方向。 (3)初步学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 (4)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用“控制变量”和”转换法”的研究方法。 (3)通过介绍拦河坝 ,形成应用科学解释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品质。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验科学规律对生产建设的指导意义,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
难点: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设计 四、教学手段
本设计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为基础,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获得直观的印象,通过分组实验、各小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通过介绍连通器、联系拦河坝、潜水服巩固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液体压强的规律。方法是:通过演示、探究等递进式的实验,强化液体压强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介绍连通器、联系拦河坝、潜水服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规律知识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方法是: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师生磋商,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展示,加以指导磋商—合作学习,使学习变成多向磋商,独立学习加上关注彼此学习结果、质疑、达成一致。在实验过程中经历讨论、小组间交流、实验数据记录、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实验数据,得到液体压强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体验实验,感受液体内部压强
↓
观察实验,初步了解液体压强
↓
探究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
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所学内容
↓
课后延伸,知识拓展
教学 环节 引入 新课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堤坝为什么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3、潜水艇为什么要做坚硬的外壳? 演示实验:当水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薄膜鼓起来。(橡皮薄膜的形变说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 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 说 明 知识 建构 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实验,亲身感受液体 先让学生亲身感压强。 受液体存在压强。 让学生在手上带一次性塑料手套,放入水槽,感受液体压强。
利用液体压强计 这个设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呢? 引导学生由上面的实验猜想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能不能利用液体压强计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交流探究结果 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学生交流,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由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这个设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及其大小的呢?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让学生感悟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通过转换法让学生感悟液体存在的压强,及压强大小的不同表现。 这几个实验的设计深入浅出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