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任课教师 课题 知识与技能 三维 目标及 教学 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科 任课班级 上课日期 课时 第 课时 2010 年 月 日 星期 课型 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变化、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讲解农业起源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介绍五谷、六畜、十二生肖等概念。讲解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时以学生自己归纳为主。列举水利设施。着重分析自耕农经济的产生原因、特点及评价。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古代农业产生早,水平高,长期以自耕农经济为主。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自耕农经济。 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的进步及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的变化。 板 书 设 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具 一、农业的起源 1、农业的概念 2、农业的产生 3、五谷与六畜 二、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的进步 1、材质的变化 2、农具进步的趋势 三、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四、生产与经营方式的变化 由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农耕 由集体劳动到男耕女织。 教学环节 探究1:农业的起源 教 学 内 容 问题1:什么是农业?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问题2:我国的农耕经济最早起源于哪些地区?它们各有什么特色?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长江流域(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什么? 粟、黍、稷、稻、麦、豆、麻 猪、马、牛、羊、鸡、狗 问题4:十二生肖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畜养型、野生型和幻想型。 问题5: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业文明的代表各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黄河流域:半坡氏族遗址;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 共同特征:培植农作物;饲养动物;使用石器、木器、骨器等生产工具。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2: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的发展变化: 问题1:阅读下文: 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商周时期,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但由于铜的产量小,比较贵重,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还是木、石、骨、蚌等。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教 学反思

回答:(1)据文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制作材质的变化过程。 (2)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趋势如何? 从非金属到金属。 轻便、锋利、坚硬。 问题2:阅读下文: 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回答:(1)从以上材料分析农具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 (2)简述牛耕技术的发展过程。 方向:省力、高效。 过程:春秋后期出现牛耕;战国出现铁犁;西汉发明犁壁,牛耕推广;唐朝出现曲辕犁。 问题3:我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都有什么? 翻车、筒车等。 问题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提高农业产量,都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果你是现代农民,你将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粮食产量。 改进生产工具;借用畜力耕田;精耕细作;水利灌溉。 问题5: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探究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问题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兴修水利的目的是什么? 战胜自然灾害(旱、涝)、发展生产。 问题2:我国古代兴修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有哪些?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东汉王景治黄; 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 探究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问题1: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问题2:自耕农经济有哪些特征? 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优点:勉强自给自足;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缺点:非常脆弱;生产规模狭小,分工简单,不利于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封闭、保守。 问题3: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问题4: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和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赋税、徭役、兵役的繁重及社会的动荡。 此外,土地兼并等因素也阻碍. 问题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小农经济的优缺点 材料1: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 问题6:如何认识自耕农经济? 积极: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生产力水平,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消极: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缓慢长期延续,也是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农经济分散,封闭,落后,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问题7:试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 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2)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 由大规模的简单协作过渡到个体农耕,并且自耕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多元互补、重心南移。 根据所学内容,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知识链接:农产品和各地的食俗 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解析与探究: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课后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作业 自我测评: 1、 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3、 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课后 小结

1.林黛玉:三生石畔,灵河岸边,甘露延未绝,得汝日日倾泽。离恨天外,芙蓉潇湘,稿焚情不断,报汝夜夜苦泪。 2.薛宝钗:原以为金玉良缘已成,只待良辰,奈何君只念木石前盟,纵然艳冠群芳牡丹姿,一心只怜芙蓉雪。 3.贾元春:贤孝才德,雍容大度,一朝宫墙春不再,一夕省亲泪婆娑。昙花瞬息,红颜无罪,到底无常。 4.贾探春:虽为女流,大将之风,文采诗华,见之荡俗。诗社杏花蕉下客,末世悲剧挽狂澜,抱负未展已远嫁。 5.史湘云:醉酒卧石,坦荡若英豪,私情若风絮,嫁与夫婿博长安,终是烟销和云散,海棠花眠乐中悲。 6.妙玉:剔透玲珑心,奈何落泥淖,青灯古佛苦修行,高洁厌俗袅亭亭。可惜不测之风云,玉碎冰裂,不瓦全。 7.贾迎春:沉默良善,见之可亲,深宅冷暖,累遭人欺,腹中无诗情风骚,膺内缺气概魄力。空得金黄迎春名,可怜一载赴黄泉。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 图文

任课教师课题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及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学科任课班级上课日期课时第课时2010年月日星期课型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变化、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在讲解农业起源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介绍五谷、六畜、十二生肖等概念。讲解生产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7336b6946m3qp9xkwe9ersa9ps1u00x7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