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研究》

结 题 报 告

【问题的提出】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生源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女,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们的习惯改善与培养,毋庸置疑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大重心,一年级的教师们就首当其冲承担下这一艰苦卓绝的任务。家长们的大多数时间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把孩子送进学校里,就相当于把孩子们“丢进了保险箱”,无形之中加大了老师们的教学任务,不但要做好学问教学,还要为了孩子们真正地成人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如此的家庭教育环境下,一部分孩子们形成了学习无计划,课前无学习准备,课堂上不集中注意力,自制力相对较差,不爱动脑筋,作业马虎了事,或拖沓,或直接不完成,课外贪玩,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等等,导致孩子们学习效率低下,成绩难以提高。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要全面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必然要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现状,改善与培养孩子们,特别是低学龄段的一年级小朋友们的学习习惯,就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途径之一。

【研究目标及成果构想】 (1)理论目标:

① 研究出一套改善与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建立并完善一套可行性强的改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模式。

③探索出一条改善一年级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行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实践目标:

①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②运用家庭、学校高效联合,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乐学、勤学、善学、好问、好思、求实、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缓坡度,低起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 【研究内容与理论支持】

本课题既是一个直观性的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心理课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大背景下,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应该如何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改善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家校教育中如何去引导,实施、行动。理论假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坚持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差异性的教育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心智,改善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性,即可逐步实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研究对象、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总体研究与抽样研究相结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分析法 (3)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措施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操作,我们小组设置了如下操作: 1、确立基本行动策略。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习的愿望。指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良习惯,了解背后的不良学习心理,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帮助学生认识到危害性;并激起学生矫正不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愿望。

(2)细化培养目标,鼓励行动。从课前准备、自主探究、善读善写、小组协作、多思好问、交流表达、预习、课外阅读等多方面进行改善培养,及时发现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小小闪光点,随时表扬新生好行为。

(3)竞争机制的设立,激励上进。从横纵向进行比较,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取前进的动力,以公开、公平为原则。

(4)一个行为、反复训练。对照设立目标,家、校、社会紧密联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反复训练、持之有恒,督促学生实现目标。

2、建构模式

根据教育心理学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习惯有训练、养成的特点”、“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建构模式如下:

(1)认知过程:目标作先导,行动做引领。、

(2)内化过程:帮助学生把认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行为,把指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行动,自觉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3)巩固过程:帮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巩固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

(4)自动化过程:逐渐巩固,习惯自然化。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4年4月—7月): ①.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

②.调查研究阶段。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完成小学低

2.实施阶段(2024年9月—12月):

①. 2024年9月—10月,理论研究阶段。主要是研究确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②.2024年11月—12月,行动研究阶段。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收集教学过程性资料。

3.总结结题阶段(2024年2月—3月):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成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提炼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写出研究报告

【研究的内容和过程】 研究内容:

1、一年级学生学习中发展性学习习惯状况的现状调查分析。 2、开展进行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的有关理论研究。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初步的意见。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约是一个量变(认知)--质变(形成)--新的量变的过程(巩固发展)。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按以上变化规律,把学习习惯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身边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3、提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策略。 (1)常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复习是学习之母,搞好复习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听、看、想、说的习惯。只有一个善于表达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因此,“四会”中,会说是突破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去想,两者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多想、多说。要会想,就要认真听,细心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学生说的时候,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就是要求学生知其然。

检查改错习惯。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由此,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养成检查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针对教材经常设计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有错误,引导大家争着给予纠正。每当作业本、测验题发下去后,所有学生都应认真检查错的原因,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为此,语文学科要

制定出系统的作业格式要求,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

(2)善于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的火花才能在思考中迸发闪烁。教师在设定让学生思考的对象及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有“度”的把握,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之后,能获得一定的收获。

科学思维习惯。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准确性、有序性。对抽象的知识,通过实物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写一写、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养成爱操作,勤实践的习惯。

提出问题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氛围和学会提问题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创设“爱”的气氛,用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然后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学习,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其次,教给学生会提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既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遇事积极主动的很好途径。

(3)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进入21世纪,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习惯正是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上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高等情况适合做好搭配成组。有利于学生用平等心理,乐于发言、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同时促进相互启发及帮带形成。

(4)自信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过自信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使学生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知道”、“我想”、“我觉得”、“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时在学习中要善于联想、想象,敢于假设,任何创造都离不开这种思维习惯,从小掌握这种方法终身受益。 【研究成果】

1、学生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①学生的作业书写规范化,字体端正、美观、养成了认真完成任务,珍惜时间的好习惯。②逐步培养学生由不敢提问、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

良好学习氛围。③学生养成了预习、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④拓展性习惯教育内涵合作学习习惯,善于思维习惯,自信的习惯,体现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对学生训练有素,学生讨论有板有眼,提出意见振振有词,令许多听课的老师暗暗赞叹。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

2、课堂效益明显提高。

3、提炼并撰写了相当数量心得和教学论文等。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素材。 【结论与思考】

结论:

1、找准研究课题的内容与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我们在研究中提出了:第一方面内容是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方面内容是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培养。第三方面内容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第四方面内容是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此次研究的保证。 我们在研究中得出了: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发展性学习习惯形成的是环境,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

一个平等、民主、充满想像、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展性学习习惯的保证。

我们经过实践后得出: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铺石;②创立学习共同体,活跃课堂氛围;③运用各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活课堂气氛;④运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3、改革和改良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运用创新教育课堂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课堂中采用前文提及的各种教学策略时能有效地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收获:

经过研究和实验,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外,我们觉得还有以下的收获: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巩固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拓宽了教师对教学方式改变的思路,促进了就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习惯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学习中逐步养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得轻松,良好的习惯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终身受益。

3、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着从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

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1、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才会取得成功。如何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

2、课题研究成果难以量化体现。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都能从他们平时的表现、学习成绩上反应出来,但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3、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要进一步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①曹忠华:《让“培养习惯”成为教师的课堂自觉》 ②《课程标准》 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研究》结题报告【问题的提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生源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女,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们的习惯改善与培养,毋庸置疑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大重心,一年级的教师们就首当其冲承担下这一艰苦卓绝的任务。家长们的大多数时间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把孩子送进学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3y9699xw8n6j4879hw6x2111f27v00b9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