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灼口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新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灼口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新研究

近年来,灼口综合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相应的有了新的进展。本文扼要介绍了物理疗法在BMS中的应用,灼口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及一些新药在灼口综合征中应用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和心理疗法在灼口综合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标签:灼口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心理疗法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常不伴有黏膜病损及其他临床体征的一组症候群,又称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不适,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年和/或老年有激素分泌改变和心理紊乱的妇女。

目前,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已成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之一。然而,灼口综合征确切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从前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仅限于对症处理,减轻灼痛感及全身不适症状,但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灼口综合征临床治疗领域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结果,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心理疗法在灼口综合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物理疗法在BMS中的应用等等。此外,灼口综合征的辨证分型,一些新药在灼口综合征临床应用的反馈情况同样是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1中西医结合治疗BMS

传统的BMS治疗方法是谷-核-E疗法,乙烯雌酚疗法等,这些西药往往只是单纯的就BMS明显的临床症状加以改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而穴位注射之法则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是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典型例子。穴位注射疗法具体操作是将维生素B1,B12注射于人体的天容、曲池及合谷3处穴位。 从西医药理学上看,维生素B1,B12均为细胞生长分裂、维持神经髓鞘完整所必须的物质,它们同时可维持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并降低传导痛觉纤维的兴奋性,可起到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的作用。已有学者研究表明,部分BMS患者血清缺乏维生素B类,故补充维生素B类治疗BMS有一定针对性。而至于穴位方面,祖国医学认为,穴位的针刺,可缓解舌部灼痛,口渴少津,同时,3个穴位附近有相关神经,BMS患者受损的神经纤维通过穴位注射疗法功能得以恢复,唾液分泌功能则得以改善,而充足的唾液又为味觉恢复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可通过穴位注射直接作用于人体脏腑,调理于经络,使患者口腔异常感觉消失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运用现代医学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和人体经络对疾病的影响作用,利用穴位注射使药物更好的作用于经络,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则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此外,有学者认为BMS与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有内在联系。由于局部存在微循环障碍导致舌部供血不足,在缺氧情况下过多的乳丙酮酸等代谢产物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聚集,刺激传入神经末梢,使冲动传至大脑,产生疼痛。这种观点同中医中舌痛由经络受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提示可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BMS。

2心理疗法在BMS治疗中的重要性

通过检索文献,很多临床研究及实践表明心理治疗对 BMS患者治疗是有效的。心理疗法有很多种形式。首先是倾听,BMS患者年龄主要为40~69岁,女性多。为此,医务人员若能倾听患者特殊的感受,则使患者获得信任感,增强治病的信心。②告知,有调查显示,>75%的BMS患者担心得口腔癌 ,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BMS的有关知识及相关的解剖知识和医学常识,强调BMS只是口腔内神经感觉异常,与肿瘤无任何关系后,能明显解除其恐癌的心理压力。③鼓励,向患者指出,抑郁的心情会加重病情,而美好、愉快、开朗的心理状态,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口腔黏膜的不适感受。鼓励患者接受症状,不予抵抗,并带着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工作活动。鼓励其家属、亲友给予情感上的关爱,多与患者进行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使精神放松,有利于情绪的改变。以上内容说明,在BMS的治疗中,心理护理对协助医生尽早治愈疾病,帮助患者战胜疾病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此外,有的学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有的学者将心理疏导与暗示放松治疗或药物治疗结合起来,也有学者将心理疏导治疗、暗示放松治疗及药物治疗三者联合使用, 无论哪种情况,临床研究结果都是:心理疗法在BMS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 BMS的物理疗法

毫米波疗法是利用毫米波段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是现代信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被认为是灼口综合征的信息治疗新途径。黄玉云等首次采用毫米波信息疗法对BMS患者第二掌骨全息穴位的胃肠穴位予以照射,30 min/d,7~15次1疗程,与对照组以维生素B1、B12加利多卡因作舌神经封闭比较,在病程、灼痛范围、症状改善等单因素方差分析上明显优势。何园等采用毫米波照射手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实验结果表明能促进BMS患者疼痛、瘀血程度和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4 BMS的辨证分型

传统理念中BMS病因不明确,治疗上相应缺乏针对性,治疗手法单一,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对BMS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证明BMS是多因素作用的疾病,虽然确切的病因仍然不明,但如今的研究成果足以证明以下因素与BMS有重要联系。①维生素的影响作用。由于相关维生素缺乏,导致神经营养障碍,使口腔黏膜敏感,耐受刺激的能力降低,导致口腔黏膜产生一系列不适的症状。②激素水平。BMS以更年期女性发病率最高,与此时期的内分泌机

能减退,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特别是与更年期女性情绪不稳,喜怒无常等精神因素有关。③精神、心理因素。有明显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以侧重抗抑郁治疗手法加以治疗,效果明显。此外,中医认为舌不同生理解剖部位灼痛代表全身不同的生理部位存在问题。其中有这样的观点:舌为心之苗,若以舌应五脏,则舌边应肝胆,舌根应肾。此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以发病部位为要点,全舌病变者,施以清心泻火的导赤散;舌缘病变为主者,给予清泻肝火的龙胆泻肝汤;舌根病变为主者,多为肾中虚火上炎,故以知柏地黄丸滋阴泻火。由此可见,临床若能对多种BMS辨证准确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5一些新药开始尝试应用于BMS的临床治疗

芦笋胶囊,最开始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近年,相关实验证明,芦笋胶囊能有效减轻BMS患者舌灼痛,口干和失眠等症状,改善率达80%,是一种值得在BMS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的药物,但对于停药后病情的复发情况,尚需进一步观察。另外还有神经病理性疼痛(NP)药物: BMS 和 NP 在临床表现和临床分类非常相似,故近年有学者提出BMS 可能就是一种特定类型的 NP,并考虑应用NP 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来解决 BMS 的诊断治疗难题,这不失为BMS诊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毛凯平,周杰,荣刚.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08,16(3):174-176.

[2]Thoppay JR, De Rossi SS, Ciarrocca KN[J].Dent Clin North Am,2013,57(3):497-512.

[3]Crow HC, Gonzalez Y[J].Oral Maxillofac Surg Clin North Am,2013,25(1):67-76.

[4]赖燕群,李菊兄,邱小芹,等.灼口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临床心理护理措施[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2):101-103.

[5]李艳秋,罗虹艺.穴位注射灼口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23(6):34-35.[6]吕华荣,李红韦.维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2):74-75.

[7]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162.

[8]刘艳林,张文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31.

[9]杨艳杰,许韩美,翟晓媛,等.灼口综合征心理治疗循证医学研究[J].口腔医学,2013,33(2):122-124.

灼口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新研究

灼口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新研究近年来,灼口综合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相应的有了新的进展。本文扼要介绍了物理疗法在BMS中的应用,灼口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及一些新药在灼口综合征中应用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和心理疗法在灼口综合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标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1rt8t6fb5dq8n1sig30fluh9boav00uk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