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利润是对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商品的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商业利润: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利息: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即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
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地租。
2、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式,从而抹杀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②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的形式,使工人的全部劳动好象都得到了报酬。
3、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①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
②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③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 4、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取决于社会生产价格,即由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决定,超额利润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和价值存在差额并未否定价值规律:
①虽然个别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封还是相等的。
②虽然个别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但从整个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价值的变动,即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价值的变动也会相应地引起价格的变动,两者变动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5、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土地所有者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的
6、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1)福利制度形成的原因
①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使剩余价值增多,使国家有可能建立社会福利制度。②出于缓和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的需要。③无产阶级的长期斗争。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榨取的物质财富。
(2)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只是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时,福利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新的矛盾。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名词解释
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指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则指大于原有生产规模的生产。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指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
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实质就是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和一般规律是什么
(1)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 ①相对人口过剩和失业【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表明在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而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绝对增加,形成相对的过剩人口;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减少,在劳动力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对减少。相对人口过剩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保证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资本主义生产是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进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周期性摆动。第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整个工人阶级被强制束缚在绝对适合资产阶级剥削欲和统治欲的限度内。因为,大量的失业人员的存在,对在业人员和劳动力市场又是一种威胁,资本家经常以此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和接受各种苛刻的剥削条件。】
②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等量资本中用于可变资本的部分缩小,即剩余价值减少,从而降低利润率;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发生在一切生产部门,从而带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基本条件):Ⅰ(v+m) = Ⅱc (引申条件):Ⅰ(c+v+m) =Ⅰc +Ⅱc Ⅱ(c+v+m) =Ⅰ(v+m) +Ⅱ(v+m)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前提条件1:Ⅰ(c?v?m)>Ⅰc?Ⅱc 化简:Ⅰ(v?m)>Ⅱc
前提条件2:Ⅱ(c?v?m)>Ⅰ(v?mm )?Ⅱ(v?)xxmmmm化简:Ⅱ(c?v??m-)>Ⅰ(v?) ?Ⅱ(v?)xxxxmm即:Ⅱ(c?m-)>Ⅰ(v?)
xxm实现条件:(基本条件): Ⅰ(v?Δv?)?Ⅱ(c?Δc)x(引申条件): Ⅰ(c?v?m)?Ⅰ(c?Δc)?Ⅱ(c?Δc)mmⅡ(c?v?m)?Ⅰ(v?Δv?)?Ⅱ(v?Δv?)
xx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两组矛盾:
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是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打破封建社会对生产力的束缚,推动了历史进步。 ①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③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和自由,有利于发挥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局限性:
用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封建私有制,用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代替封建剥削方式。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①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建立国有经济;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80年代的私有化;
②宏观政策的调整:早期的资本主义实行自由放任政策;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的交替。
③收入分配的调整: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过程进行调节,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④国际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协调: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等) 国际会议(八国首脑会议等)
区域经济集团(可以分为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同盟等类型)
3、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
①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关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③关于生产、消费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④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⑤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①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
②生产社会化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物质条件(生产资料使用的日益社会化,生产过程的日益社会化,劳动产品的日益社会化,生产组织的日益社会化,生产管理的日益社会化);
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