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09年-2015年真题及答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全国2009年0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 A )绪论-6 A.文化内涵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 D )绪论-8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

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

D.清代的考据学

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 D A.秦末 B.两汉 C.唐末

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 C )1-21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 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 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

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 C )1-26 A.《滑稽列传》 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 D.《游侠列传》

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 D )2-44 A.农业 B.牧业C.手工业 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C )3-116 A.夏代 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 A )3-121 A.黄帝 B.伏羲C.后稷 D.鲁班

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3-154 A.“本草” B.“房中”C.“难经” D.“四诊” 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 )4-159 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

D.民主政治

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 C )4-162 A.前期的禅让制

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

D.后期的禅让制

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B )4-171 A.口试 B.策问C.笔试 D.殿试

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 A )4-192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

D.四时祭祀

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D )5-213

)1-17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A )5-213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 B )5-231 A.荀子 B.王夫之C.程颐 D.王阳明

17.葛洪是道教丹鼎一系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是( C )5-238 A.《正一经》

B.《千金要方》C.《抱朴子》 D.《效验方》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 B )5-250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 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

19.提出“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宋代文学家是( D )5-279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周敦颐

20.朝鲜语、日语、越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被称为( B )6-298 A.域外汉语 B.域外方言 C.域外汉字 D.域外文字 21.日本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叫做( A )6-298 A.假名 B.谚文 C.字喃 D.汉字

22.在近代肯定汉字作用,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人是( D )6-309 A.吴稚晖 B.钱玄同 C.鲁迅 D.章炳麟 23.《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B )6-311 A.张衡 B.许慎 C.蔡邕 D.班固 24.提出“文明冲突论”的是( C )7-344

A.华盛顿 B.克林顿 C.亨廷顿 D.弥尔顿 25.早在明末就提出“会通中西”观点的思想家是( C )7-354 A.王征 B.李之藻 C.徐光启 D.焦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文化又称( ACD )绪论-9 A.中华文化B.汉文化 C.华夏文化 D.炎黄文化 E.民族文化

27.桐城人以文章扬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 CD )1-25 A.黄宗羲 B.戴震

C.方苞 D.姚鼐 E.章学诚

28.墨家的“兼爱”就是( AE )2-48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也”

C.“道法自然” D.“尚公义”

E.不分差等,不分亲疏远近地互爱互利

29.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就信众而言,广泛涉及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和(BCE)2-78 A.天主教 B.景教 C.袄教 D.黄教 E.摩尼教

30.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重要文献有( AD )3-111 A.《开元占经》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四时纂要》 E.《四民月令》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观念 绪论-8 答:

文化观念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32.玄学2-67 答:

(1)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

(2)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清谈”,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 (3)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不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 33.本草之学3-155 答:

(1)西汉时期,当时出现了“本草”一词,将药学当做一个医学分支,从这时起,药学才具有独立的地位。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

(2)本草之学的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3)在较晚出现的本草学著作中,还附载了许多配合应用的范例,称为“本草附方”。 34.五礼制度4-190 答:

(1)五礼制度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

(2)五礼大约定制于周代,其后历代王朝无不依照五礼体系制订国家重大仪式。 35.儒学文化圈7-343 答: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引起世界瞩目。

(2) “儒学文化圈”范围,历史上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无不深受中国本土儒家文化的影响,台湾、香港更是中国的领土。

(3)对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勤劳、纪律、节俭的规范,注重社会福利与保障等等,归结于儒家文明的转型与儒家传统的影响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文化被划分成哪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绪论-9 答:

(1)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2)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4)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 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 37.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1-20 答: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1)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2)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已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群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周王朝对于那些千里之外的人群,虽不强迫他们服从自己,但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合法。

(3)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耀。“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 38.简述以工补农、以商求富观念的文化价值。3-124 答:

(1)促成了城市的出现; (2)发展了市民文化;

(3)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城市的信息,同时把地方或民族的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其他地方。 39.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4-180 答:

(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2)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 (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40.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6-298 答:

(1)汉字记载了先进的文明成果,周边国家通过学习汉字汉语而使自己文化进步;

(2)对日本、韩国、朝鲜的文化精神、思想方式、道德观念、文学艺术趣味、风俗习尚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彤成东方文化的许多共同特点;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在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汉文化的热潮。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5-227 答:

(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 (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

(3)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4)“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

(5)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42.试述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7-357 答: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作了这样的表述:“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楚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09年-2015年真题及答案 - 图文

全国2009年01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绪论-6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m1c92h9ee1xkfx974q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