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并重,学以致用,让作文破冰前行
教学中我们发现:厌写、怕写作文是学生的普遍心态;作文水平低,内容空洞乏物,辞不达意,言不由衷,是学生的普遍现象;认为作文枯燥乏味,纯是赶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是学生的普遍心理。为何会出现如此令学生头疼、教师尴尬的局面?如何破解学生作文的坚冰?众多同仁早已进行或正在进行各种有益的探讨与尝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教近二十年,年年怕教作文,年年教,怕中教,教中学,学中总结,虽然失误过,彷徨过,可也有一些收获。比如从寻求学生情感的平衡入手,解决学生对作文的认知、情感,授之以渔的点拨方法,指导训练等,以此来破解学生作文的这块坚冰。 (1)晓之以理,消除学生害怕心理
学生厌写、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作文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作文的目的不明确。一方面,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作文写不写,写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另一方面不把作文当回事,为作文而作文,为语文而作文,自己不想当作家,不靠作文谋生,能应付则应付,不能就拉到。面对学生这种心态,我想到了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兰克博士的“意义治疗法”。他为每一个忍受折磨的病人找到自我的意义和责任,唤醒他们活下去的潜意识,懂得为何而活,并为活下去忍受任何痛苦。学生如果清楚了为什么作文、学会作文有什么益处,也就消除了作文害怕的心理,不为
作文而痛苦,而为作文而光荣的心理,自然是水到渠成。为此,我从理论上告诉学生作文的意义:作文是社会实用科目,是全方位衡量语文知识水平的标尺,既是自己目前升学,今后就业,将来谋生的基础,又是为国贡献、为民出力的必须;又从实践上用事实说话。学生身上的成功事例最有说服力:学生发表在校刊《梅江春》、其它省市报刊的作文,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的作文利用时间经常朗读,经常赏析;平时学生日记、随笔、课堂作文中的优秀篇章抽出时间经常朗读,经常赏析。另外,广播、电视、报刊报道的作文产生轰动效应的学生更有感染力:小学就出书的朱墨;高考作文满分被名牌大学破格录取的蒋昕捷;凭一份自荐信在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被老总录用的曹袁军……学生一听,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跃跃欲试之感呼之欲出,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壮志,真可谓“既晓理,何怕文”! (2)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认识了作文的意义,知道了作文的利弊,消除了害怕的心理,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要想真正成功,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才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一点不假,有了兴趣,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攻不克的难关。当然,兴趣的产生并非朝夕之功,也并非一时之力,重要的是别人的肯定与赞赏,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是人性最深层次的需
求,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成功从肯定与赞赏开始,肯定与赞赏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完善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肯定与赞赏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的优点和长处,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挥自己的潜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意的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把书写整洁,立意新奇,构思独特,语言精美,感情真挚,放在肯定之中,摆在赞赏之列,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不浪费自己的贬斥之语。久而久之,肯定在这里传撒,赞赏在这里飞扬,情感在这里升华,成功在这里起步,快乐在这里常驻。
(3)授之以渔,扫除学生写作障碍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学生知晓了作文意义,产生了作文冲动,还有不少的绊脚石、拦路虎,其中作文方法位列其首。教师传授的知识,仅仅是知识,有时用得上,有时用不上;教师教给的方法,即使不算知识,也能转化成知识,衍生出更多的知识,所以也可以这么说:“方法生产知识”,教师教方法远比教知识重要。作文教学只有重视学法的指导,以方法指导作文,才能排除障碍。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问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几个怎么样。如阅读名篇佳作,选择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排序组材等不同层次、方面分别问问为什么别人的确实好,想想自己跟别人比怎么样,自然而然找到了差距,理所当然学到了方法。再如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总是
头痛,老是写不好,只要告诉他们专门留心开头和结尾,一有精彩,立即摘抄,附上心得,掌握借鉴,学会创新,保证能行。又如话题作文的立意,虽是难点,告诉学生只要抽出时间,读懂材料,把握关键,追求看点,吸引读点,没有过不去的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平时积累的一点一滴作文方法技巧,终将指引自己昂首阔步向前迈。
(4)持之以恒,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学生想作文,愿作文,会作文还不够,还要常作文,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教师应该有童心,善于站在学生的心理台阶上体情察物,时时同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孩子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才能成为朋友,教与学才会快乐。只有把自己看作学生的向导、朋友和助手,始终尊重、理解和信任他们,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学生才乐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基于此种认识,作文教学中,除了完成教材规定的每个单元一次的大作文,每周一次以单项片段训练为主的小作文外,更应积极地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或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人和事、景和物,用笔描绘美好的生活,抒写自己的欢乐、苦恼、希望、憧憬,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困惑和迷茫。当然,前提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避免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老调重弹,说空话、假话,甚至闭门造车的诸多不
良现象,就必须让他们植根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细致地观察生活,多组织一些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阅历,开阔他们的视野,引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捕捉生活素材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把学生的视野由家庭和学校,引向社会,引向世界。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讨论国际、国内大事,如世界和平问题,中国新农村建设问题。长此以往,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且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作文常写常新,思路愈写愈开,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