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校本课程第一课春节讲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课 春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有关春节的

诗歌。

2.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3.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悠久,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4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春节简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节日的国家。节日文化生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性、地域性和稳定性。例如,我国民间有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有庆贺丰收、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有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清明节,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等。这些节日生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师: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农 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中国人过春节,据说是从原始社会的“腊祭”演变而来的。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到了岁末年初,用收获的农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这就是“腊祭”。人们在此期间不干活,聚在一起联欢聚饮、歌舞戏耍,这样代代相传,便成为后代的重要节日——春节。 你知道春节时的生活习俗和节日活动都有哪些吗?

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如:备年货、扫尘、吃饺子、守岁、贴春联、拜年…… 师:每一种习俗都有它的由来,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读书,了解关于春节的一些情况,一会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学生自主读书。 集体交流学习所得。

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来到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

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 “发财”、“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的春节,大家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主谈感想。

第二课时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春节的由来与传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

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春节的传说: 1.熬年守岁的传说。

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个故事读一读,相信读完之后大家对“年”会有更深的了解。

学生自主读书。

找一名学生向大家讲解“熬年守岁的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祇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怪兽赶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 怪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日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 怪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祇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祇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怪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

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师: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一直流传至今,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万年创建历法的传说。 学生自主读书。 师介绍此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3.贴春联和门神的传说。

师:大家知道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在门上贴春联,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关于春节贴春联的传说。

学生自主读书。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以前人们在桃木板上写对联,现在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师: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大家见过门神吗?说一说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见过的门神图片。

师: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三、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第三课时 春节的习俗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同学们,你们在春节的时候都会干什么呀?

学生畅所欲言。 二、教授新知:

师:从前过春节有很多习俗,有些带有迷信色彩,如祭灶、接神、敬天等,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被破除;而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和积极意义的活动,如扫尘、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鞭炮、吃饺子、拜年以及各种文娱活动等,一直流行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1.扫尘:

从农历腊月二十四起,直到除夕,人们都要把房子打扫一遍,并做好个人洗理卫生。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春联又叫“对联”、“对子”。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传说古代东海度朔山有棵桃树,树下住着神茶、郁垒二神,管理万鬼。如有鬼作恶,二神就把它捉去喂老虎。老百姓为了驱除鬼怪,过春节时就在桃木板上画上二神的像挂在门上,这就是

校本课程第一课春节讲解

第一课春节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有关春节的诗歌。2.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3.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悠久,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4课时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教学过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ltf73ooxe1wxgu8k8be9y6ym8c7oz00mq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