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一、教材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在意大利开始遍及欧洲各地的一场文化变革运动,它反对神权,反对封建,倡导人性解放,被史学界肯定为西欧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选取了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三位艺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作品,学生通过赏析与评述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审美追求与创作风格,更好地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美术与宗教等方面的综合联系,更加深刻认识到美术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图例丰富,内容厚实凝重。既有学生熟悉的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蒙娜丽莎》,又有充满戏剧色彩的《最后的晚餐》;既有米开朗基罗在绘画领域的鸿篇巨作西斯廷教堂穹顶画《创世纪》,又有其充满力量、激情与英雄气魄的雕塑作品《摩西》。相对于前者,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他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古典精神的圆润、柔和、秀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西斯廷圣母像》把感性美和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温暖的人性光辉和人类美好的生活愿景。《雅典学院》则是拉斐尔巧妙利用建筑的透视法则,生动演绎了知性起源的古代哲学世界,画面场景气势恢宏,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达·芬奇的博才,米开朗基罗的激情,拉斐尔的优雅,如何在有限的课堂空间让学生较为全面地领略、感悟到“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如何能够让学生更深刻、更细微、更有意识地欣赏和表达艺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享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感,则是教学中要解决的一大难点。须要教师在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并结合学情实际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预设。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身处多元文化信息时代,审美情趣、知识见闻时时在更新。他们对网络游戏、动漫科幻等前沿流行文化较为关注,而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们的审美追求与创作风格知之甚少。学会解读“文艺复兴三杰”的创作风格,感悟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与精神力量,对他们来说,既是一项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审美成长的过程。由于九年级学生面临初中升高中文化考试所带来的巨大学习压力,对美术鉴赏的积极性通常不高,因此须要教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语言要幽默一点,课堂形式要有趣一点,尽可能找到与学生生活经历有交集的切入点,以便获取更多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 三、教学目标
1.赏析“文艺复兴三杰”的美术作品,感知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以小组合作形式对作品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与发现,学会细致入微地观察作品,能够用美术语言进行大胆评述,逐步培养审美评判能力。
3.了解“文艺复兴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贡献,学习艺术家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坚毅执着的创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及其风格特点,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点的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更细微、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调色盘、油画笔。
2.学具:课前收集有关“文艺复兴三杰”的图片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先后展示动漫版《更年期的蒙娜丽莎》、电影海报《达·芬奇密码》及达·芬奇所画的肖像作品《蒙娜丽莎》,提出问题: (1)你认识她吗?关于她的背景,你知道多少? (2)《蒙娜丽莎》在七年级美术课中我们已经“邂逅”,大家并不陌生,今天再一次见到《蒙娜丽莎》,你有什么新感受?
2.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后,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达·芬奇的确是个天才。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超凡的创造力,要想读懂达·芬奇创作的艺术密码,我们就要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谁能说说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什么时候?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文艺复兴含有“新生”“再生”之意。它发生于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是从意大利开始遍及欧洲各地的一场文化变革运动。这场运动的背景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随着基督教的神权思想束缚被打破,人们迫切要求看到表现自己生活的新艺术,他们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他们崇尚科学和理性;又随着古希腊罗马遗址不断地发掘出土,人们开始向往古代文化。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艺术家,其中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造诣非凡,对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4.揭题:《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设计意图】当下初中学生对动漫卡通形象较为关注,《更年期的蒙娜丽莎》等组图海报增加了知识点引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两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所处时代背景的关系,他们表述自己的看法既有助于深化主题,又便于教师掌握真实的课堂动态。
(二)审美导引(预计用时32分钟) 1.达·芬奇—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
(1)教师活动:出示作品《最后的晚餐》,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画面中的故事呢?”引导学生寻找绘画视觉语言特点。 (2)学生活动:陈述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3)教师活动:教师以三种不同语气演绎耶稣的话:“你们中间有人出卖了我!”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发生的戏剧性情境。门徒们听了耶稣的话后,流露了哪些表情?你从中有哪些感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门徒们的表情、肢体语言及心理活动。
(4)学生活动:自选一组人物,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感受场景的戏剧性色彩。 (5)教师活动:作品哪些地方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画面人物构图安排有什么特点? (6)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7)教师总结:《最后的晚餐》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十二个门徒,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惊恐、愤怒、怀疑、慌张,人物之间相互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画家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也反映出达·芬奇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入微,追求宁静、和谐之美的艺术特点。此外,画面采用焦点透视,构图充分体现了多样统一、对比和谐的构图法则。 引用达·芬奇临终前的话,“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来反映画家的谦逊、博学的品质,提升学生对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精神代表的认识。
【设计意图】采用描述、分析、比较、演示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细微、更深入地观察、体验作品。学会从美术语言视角出发,寻找欣赏的落脚点,逐步认识到美术作品的创作跟它所属的社会时代背景及艺术家的思想追求密不可分。 2.米开朗基罗—力量与激情的典范。
(1)教师活动:展示米开朗基罗漫画像,引出其雕塑作品《大卫》,感受作品蕴含的英雄气概与生命力量。提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作品的? (2)学生活动: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3)教师小结:神的特征世俗化,人的个性英雄化,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追求。米开朗基罗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 【设计意图】《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不朽杰作,他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学生从这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米开朗基罗雄浑刚毅的艺术风格,而这一风格在他的壁画创作中得到很好的延续。
(4)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西斯廷教堂建筑内部景观,为赏析壁画《创世纪》和解读米开朗基罗的艺术追求做好准备。
了解创作背景:1505年应尤里乌斯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米开朗基罗的建造才华,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极为妒忌,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创世纪》。②播放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壁画视频,了解其艰辛的创作过程及其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
(5)学生活动:手拿画笔和调色盘模仿米开朗基罗抬头仰视作画的姿势,体验画家艰辛的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观察西斯廷教堂建筑内部景观造型,体验仰视作画姿势,便于学生深入理解米开朗基罗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与精神挑战,更好地体会艺术家坚毅勇敢的人格魅力。 (6)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创世纪》之《创造亚当》的画面,思考米开朗基罗如何借助对比的创作手法用壮美的人体造型,来表现对人生欢乐与创造力的肯定。
(7)教师归纳:色彩的冷暖对比、画面的疏密关系、人物的动静对比、神情的对视呼应等等,让我们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对作品创作完美不懈的追求!我们由此看到细节成就完美,对手是一种力量。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穹顶画之后,不禁感慨:“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设计意图】《创造亚当》是九个画面中最出彩的章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单上的任务进行小组探究,让学生学会自主观察,学会合作分工,学会大胆评述,从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3.拉斐尔—优雅与和谐的象征。
(1)教师活动:将中世纪的圣母画像与拉斐尔的圣母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社会时代对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影响,以及中世纪的神性化和文艺复兴的人性化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2)学生活动:赏析《西斯廷圣母像》,观察画面的场景构图原理,寻找画中视觉语言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期圣母形象的对比,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应,加深理解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强调人性,淡化神性,是文艺复兴艺术家们的追求。寻找画中的“秘密”环节,传达给学生一种自主意识,一种在艺术作品中寻找真正潜在价值的意识,艺术能触及人类生存的本质,揭示生活的意义,恰如作品中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辩论。 (三)巩固认识(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比较“文艺复兴三杰”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