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从语言的本质看,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际。言语交际是通过语言的基本表述单位——句子完成的,而词又是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位语言学家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中介语理论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第二语言学习者可能一辈子都在使用带有偏误的中介语进行交际,然而大部分交际是成功的或基本成功的。对于比较难的语法点,学习者可以采用回避策略,对于语音方面的“洋腔洋调”,听者也可以容忍。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偏误都会阻碍交际中信息的传达。如果是语法错误我们还能猜测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但如果词汇量不足,则通常不能表达观点。从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与核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最重要的任务。学习者的难点即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一、词汇教学的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复杂,从内容上来看,词汇教学的难点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
(一)词汇量难以控制。词汇的控制就是解决教什么词和教多少词的问题。课程不同对词汇量的要求不同。读写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等,各个课程共同承担了词汇教学的任务,但从
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学生习得的实际情况看,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阅读课上。同一阶段的各门课程之间的词汇教学要相互呼应和补充。而且每堂课学生学习多少单词为佳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记忆的规律。学习量过大,学生掌握不了,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过少,则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要求、组织言语材料的方法、学生课内练习机会的多少、课外学习时间的长短等等都是影响教学词汇量的重要因素。这些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也加大了汉语词汇教学的难度。
(二)汉语词汇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词汇教学难。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虚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意义较虚,教师难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外,汉语中还有许多近义词、一词多义、兼类的语言现象。词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关系的复杂性也加大了汉语教学的难度。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文化词汇,仅仅从字面上很难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或打算。但如果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文化背景,就不能领会它的真正含义,甚至出现有的西方翻译者把它译为“肚子里有根竹子”的笑话。 (三)教学语料的选择有难度。语言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词汇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地产生新造词,而一些义项会不断消失。选取文学作品作为教学语料,其中的一些用词、一些表达可能在当下已经很少用了;选时下的报刊读物、网络材料,有些词的用法有过于新潮,还没有被纳入规范
的汉语词汇系统,不仅是外国人不懂,很多中国人也不明白。因此,材料的选择也是一大难题,规范和地道难以取舍。 二、词汇教学的原则
刘珣曾提出词汇教学的原则:
(一)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目的语和母语词汇之间不是简单的对译关系,除了专有名词和单义的术语之外基本上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即使可以对译,在附加色彩的文化内涵上也可能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二)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词语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确其含义,了解其用法。汉语中常常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对词和词的使用特点的讲解和操练要充分考虑到语言的交际功能,培养学习者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三)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词汇不是孤立的,而是语言的子系统。我们可以利用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关系等帮助掌握词的意义关系;通过词义搭配和句法搭配来掌握词义的组合规律。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四)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汉语词汇以复合词为主,合成法是汉语最基本、最发达的构词法。充分利用汉语构词法知识,把构词规律交给学习者,并通过语素义解释词义。这样能举一反三、扩大词汇,也有利于区分词义。另外,汉语的构
词规律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有利于学习者的深入学习。 (五)不同的语言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词汇教学要具体技能、具体课型具体分析。词汇课分为积极掌握词汇和消极掌握词汇。积极掌握词汇是要让学习者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消极掌握词汇是要学习者能听懂、读懂就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有针对性的进行词汇教学。
(六)加强词汇的重现和复习,减少遗忘。一般说来,新词至少需要六至八次的重现才能初步掌握。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每个生词的首次感知。从展示单词开始就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复习。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结合课堂上所学,实践中的经验以及从论著中获取的理论知识,下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常用的方法作一个粗略的总结。
(一)直观法
直观法就是利用实体事物、手势语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这
种方法形象直观、简单易懂。实体事物主要用于理解自然界实际存在的事物,如“树”、“桌子”等可以指着教室外的树、教室里的课桌,念出他们的音节,让学生明白其含义。这类词的教学也可以用图片辅助。手势语主要用于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动词,如“挥手”、“关门”等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很方便地用手势语或身势来向学生做出解释。利用实物、身势及手势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词汇,主要利用这种方法的形象性,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二)利用上下文语境释义
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可以用上面一种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那么不妨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语言中静态的词汇,而是言语中动态的词汇。在具体的文章中有时上下文是相互解释、补充说明的,根据上下文的词语、意义和词语搭配的关系就能弄清生词的大致意思。如中级阶段: 他对别人很热情,但对我却很冷淡。
此句中的“冷淡”是中级词,可以通过前一句子的对立关系来理解其意义。根据表示转折的连词“但”和副词“却”,可以知道句子前后的意思是对立的,前面的“热情”和后面的“冷淡”意思也是对立的,由此可知“冷淡”就是“不热情”。利用语境释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跳跃障碍的能力。 汉语中一词多义、兼类词的现象比较多。在进行这类词的教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最新教育资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