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学科: 数学 第 2 单元 单元主题:观察物体 备课者: 执教者:
课 型 课 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方法、工具。 2、巩固阅读的方法。 学时课 2 整合课 1
看一看(一) 1课时 看一看(二) 1课时 1、回顾、总结本单元知识。 2、根据回顾情况,找出问题,进行针对训练。
单元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课 型 数学 单元课 单 元 课 题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学习 要点 1、了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初步感受从每个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样子。 学习 目标 1、知道从前后左右上下6个面去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判断出一些简单物体的前后左右的形状。 探究 问题 1、本单元包括哪些课题,每个课题的方法、工具、内容是什么? 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作业练习 阅读书本18页到21页。 应用 作业 实践应用 小组讨论本单元要学习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工具? 文化 阅读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重难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活动一: 1、单元标题是观察物体。 2、是从18页到21页。 3、有2个课题,分别是看一看(一)和看一看(二)。 活动二: 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第一课题的知识、方法、工具。 2、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第二课时的知识、方法、根工具;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活动三: 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老师问题。 2、学生跟随老师对这节课进行总结。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活动一: 一起来说说今天要学习的单元标题是什么?翻到目录,是从几页到几页?有几个课题,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 1、翻到书18页到19页,说出课题是什么?自己阅读这两页,找出本课题的内容、方法、工具,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批注。 几分钟后,请一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其他学生做补充。(学生边说,师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并总结) 2、翻到书20页到21页,说出课题。学生独立阅读,同样的找方法、内容、工具,一段时间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2分钟后进行小组展示。(学生边说,师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并总结) 活动三: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 2、师进行总结。 观察物体 板书 设计 看一看(一):知识: 看一看(二):知识: 方法: 方法: 工具: 工具: 教学 后记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 科 课 型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侧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学习 要点 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前后侧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3、运用对应法解决观察物体的实际问题。 1、 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学习 目标 可能是不同的。 2、 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1、从不同的方向看小兔存钱罐,你看到了什么? 2、小霞换了位置又看到的是哪副图? 3、你能说说什么怎么观察物体? 数学 学时课 单 元 课 题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 备课者 执教者及时间 探究 问题
作业练习 教材第19页练一练的1-4题。 应用 作业 实践应用 看一看、说一说。 文化 阅读 《趣味数学》 学习重点: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会说一说。 学习难点:会正确判断物体各角度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复习引入 。 二次备课 学习 重难点 活动一: 1、进行开火车活动,回答口算题并1、口算练习(课堂作业) 说口算过程。 2、说出看到的形状。 活动二: 生1:我看到了笔筒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笔筒的侧面。(具体一点是左边还是右边?) 生3:我看到了笔筒的下面。 生4:我看到了笔筒的后面。 生5:我看到了笔筒的上面 2、说口算过程。 3、给出简单物体,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活动二:情景导入,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什么过来了,拿出笔筒和小熊。让孩子们观察,看到了什么?从前后、左右、上下等角度让孩子说出看到了什么? 2、师:孩子们,你们现在都能从六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你们说得都很对,既然大家对笔筒观察的很细致,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小霞他们在观察什么?请你打开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