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大陆架
⒉大陆坡 ⒊大洋底
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
力的来源 表 现 结 果 地壳运动、岩浆活 ⒈内力作用 放射性元素蜕变 动(火山、地震)、崎岖不平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⒉外力作用 太阳能、重力能 搬运堆积 平坦 固结成岩 五、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 ⒈水平运动☆——高大褶皱山系 ⒉升降运动——高低起伏 a.褶皱 b.地堑——谷地、裂谷
c.地垒——山
六、火山
⒈构造
死 火 山 ⒉分类 休眠火山 活 火 山
⒊分布:环太平洋、东非大裂谷、地中海、大西洋 山西大同——死
⒋中国 台湾、新疆——活
东北——休眠 七、地震——波 ⒈岩石圈口天然震动
⒉先上下颠,左右前后摇晃 ⒊有关名词
⒋震级——能量大小
⒌烈度——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⒍影响烈度因素 a.构造地震(火山、陷落) b.震级大小 c.距震中远近 d.震深
e.建筑物强度
⒎分布 八、板块学说 ⒈岩石圈由六大块拼合而成 ⒉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⒊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
⒋板块处在运动中 张裂 ← →裂谷,海洋
相撞 → ←山脉,海沟
6
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⒈风化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物理 ⒉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再破坏 化学 生物 风力搬运——干旱地区(风蚀蘑菇、柱、城堡、沙丘) ⒊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湿润地区(冲击岛、冲积平原、三角洲) 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风 力 ⒋堆积 流 水 分选(有规律)
海 浪
冰 川——无分选
⒌固结成岩——沉积岩 十、人类活动与地形 ⒈地形是影响人类活动
四大文明古国—农业国—冲积平原—河流 ⒉人类改变地形——填海造陆(荷兰、日本??)
第五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天气——短时间 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长时间 天气平均 气温、降水、气压、风 二、气温 ℃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三、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最高——午后2点(14点) ⒈日 变 化 最低——日出前后 最高月 北半球7月(8月) ⒉年 变 化 南半球1月(2月) 最低月 北半球1月(2月)
南半球7月(8月)
四、气温的水平分布 ⒈气温总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⒉南半球平直,北半球弯曲
⒊一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低纬;海洋上向高纬 七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高纬;海洋上向低纬 ⒋最热不在赤道,北回归线,北非撒哈拉沙漠
冷 北半球——西伯利亚(寒极)
南半球——南极大陆 -89℃(寒极) 五、气温的垂直分布
-0.6℃/100M↑ 六、降水(雨、雪、雹);㎜等降水量线 水汽不饱和→饱和 促使空气上升的动力
7
⒈类型
午后2点 (热雷雨)
a.对流雨 b.锋面雨 赤道附近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梅雨”,6月上旬~7月中旬(淮河——南岭)
c.地形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山腰
d.台风雨——热带低气压——气旋——台风—→强台风(逆)
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夏雨型
a.季节变化 冬雨型
年雨型
b.年际变化
七、气压——大气对下界的压力(百帕) ⒈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反比
⒉气压与气温的关系——反比
⒊气压与风——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 ⒋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⒌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南北位移 1月南移
有些地区一年中交替控制 ....
7月北移 ⒍季风
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气温中心→风 气压带风带位移(亚洲南部)
八、影响气候的因素 ⒈纬度(最基本):寒、温、热
⒉大
气环
流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在相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亚热带
东岸 冬干夏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西风、夏副高) 西岸 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多雨
(气压带、风带、季风)
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少雨 大陆性(气温、降水) 海洋性
⒊地面状况 海拔 地 形 高大山地——迎风坡、山腰降水多 暖流——增温、增湿
洋 流 寒流——降温、减湿
8
CO2↑气温升高(全球)
⒋人为影响 氟化物——臭氧层—→紫外线 局 部 九、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特点、成因、分布)
冬 夏 极 地 气 候(苔 原、冰 原) 70°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气 候 60° ↑ 温 带 温 带 温 带 温带 海洋性 50° 大 陆 性 季风气候 ↓ 气 候 气 候 4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 30° 亚热带季风气候 ↑ 热 带 沙 漠 气 候 热 20°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15° 热带草原气候 雨 带 10° ↓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0°
夏 冬 70° 高 纬 60° 50° 40° 35° 30° 20° 旱 10° 0°
亚 洲 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欧 洲 缺少: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种热带气候和季风气候) 大洋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非 洲:除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外都缺少
南 极 洲:只有极地气候
十、气候类型的判断(图、表格、文字) ⒈先看气温——温度带——1月、7月 ⒉再看降水——总量,分配——1月、7月
第六章 地球上的水
一、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
⒈方式 海上内循环(小) 内陆循环(小)
大气圈 水 水 圈
岩石圈→各个环节→发生连续运动的过程 生物圈
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⒊综合判断——心中有数
⒉意义 水资源成为一个可更新系统 改变地表形态
二、海水
9
⒈盐度(钠、镁??)——35% a.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域、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b.影响盐度的因素 大河流入(波罗的海最低)
洋流——暖流增高、寒流降低
⒉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⒊洋流 暖 流 按温度分 寒 流 a.洋流分类 风海流 按成因分 密度流(地中海→大西洋)
补偿流(地中海←大西洋) b.洋流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顺时针 ①南北半球在中低纬度存在一个闭合的洋流圈 ②北半球中高纬有一个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南半球——逆时针 ③南纬40°~60°——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有季风洋流 冬——东→西(逆) 夏——西→东(顺) 气候——寒流——降温、减湿 纽芬兰
生物——渔场 北海道 寒暖流交汇 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北 海 秘 鲁
航行 顺
逆
三、陆地水(冰川、河、湖、沼泽、地下水)
地表水 ⒈水系和流域 a.水系=干流+支流 b.流域 外流区域(入 海)——外流河 内流区域(不入海)——内流河 ⒉河流的补给 a.降水(雨水)——最普通
b.积雪——温带、寒带(春汛) c.冰川——夏季
d.湖泊——起调节作用
一般河流地下水→河流
e.地下水——最稳定,可靠 ⒊地下水 黄河下游河流→地下水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a.潜 水 水位在变化 合 理 利 用 不干净
防“漏斗区” 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 b.承压地下水 水位稳定
较洁净
10
高三尖子生的地理笔记(值得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