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不属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条件 C.科学技术 D.太阳黑子活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了解程度,属于基础知识范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有影响,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直接、不显著。 答案:D
2.决定农作物价格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影响农业产业布局因素的理解程度。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市场因素
3.下列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优越条件,并不断改造其不利条件,发展基本类同的农业生产的地域单位
B.农业地域类型是社会制度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
C.农业地域类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D.现代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具备“小而全”的经营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农业地域类型成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属于基础知识范畴。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完成1~3题。
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生物多样性
解析:自然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条件的各方面综合分析评价并确定主导因素。与世界花卉生产国相比,人文因素的评价也应当运用综合思维综合分析评价。云南花卉市场的扩大有赖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答案: A
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人文因素优势是( ) A.劳动力 B.科技 C.交通 D.市场 答案:A
3.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 A.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土地租金 答案:B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4~6题。
4.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解析:根据省(区)轮廓和经纬度分析,该图是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局部区域图。图中的甲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乙是宁夏平原,丙是青海的湟水谷地。甲地区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 答案:C
5.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解析:根据以上几种农作物的生活习性,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以上地区以半湿润半干旱区为主,而水稻是喜水作物,一般生长在湿润区。棉花喜温好光,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长。由于棉花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所以分布有着明显集中的特点。青稞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答案:A
6.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解析:乙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而丙所在的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该地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答案:C
7.下图是“山西、陕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主要属于_________(温度带)。发展苹果生产,气候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发展苹果、核桃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区域对苹果、核桃生产发展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苹果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是( )
A.有利于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B.既有益于生态,又使农民致富 C.使黄河下游不再断流 D.减少沙尘暴发生
解析:山西、陕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历史上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特别严重。要想治理水土流失,就要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发展经济林木是一条可行之路。 答案:(1)暖温带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国家政策(国家对退耕还林的鼓励政策),劳动力低廉 (3)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不足
(4)加大科技投入(或新品种开发,倡导绿色农业,无污染生产等) (5)AB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的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 A.农业机械、化肥、农药 B.肥料加工、科学技术 C.灌溉水源、大棚 D.优良品种、城市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由图可看出,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主要是受市场变化的影响。 答案: C
2.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变化 C.交通运输的变化 D.科技的发展 答案:A
3.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的主要依据是( ) A.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B.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C.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D.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解析: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场的需求量相当大。 答案:C
4.1997年南方一些省区柑橘大丰收,有的地区却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这主要是受( )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橘树虫害的影响 C.劳动力缺乏的影响 D.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解析: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过来经营规模则会缩小。该题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柑橘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严重的滞销局面。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的变化作出科学预测。 答案:D
5.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挥地区优势,产品以进入市场为目标。从农产品的质量、数量、上市的季节等方面充分研究,把握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答案:C
6.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