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好教育生物(三)(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好教育生物(三)(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方法与相关实验及研究过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和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 B.调查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和估算动植物种群密度

C.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D.同位素标记法: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答案】D

【解析】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和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A正确;调查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和估算动植物种群密度,B正确; 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C正确;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采用的是荧光标记法,D错误。

2.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 C.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D.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而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故吡唑醚菌酯主要抑制真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故吡唑醚菌酯可通过抑制ATP的产生导致真菌的死亡,B正确;呲唑醚菌酯对真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因此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导致真菌种群抗药性增强,C正确;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治理由需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厌氧呼吸不发生在线粒体上,D错误。

3.图所示为某原核细胞内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的表达过程主要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 B.图示表明两个核糖体同时开始合成两条多肽链 C.图中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G-C、A-U D.图中翻译过程可发生在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答案】C

【解析】基因的表达过程主要指转录和翻译,A错误;图示两个核糖体中,左边核糖体上肽链长,右边核糖体长度短,因此左边核糖体先合成多肽链,B错误;核糖体上发生的是翻译过程,该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会和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核糖体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有G-C、A-U,C正确;由于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说明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而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D错误。

4.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的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南瓜茎的伸长对赤霉素的作用比生长素更敏感

B.由图可看出,赤霉素能促进正常植株茎的伸长,生长素对正常植株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若两种南瓜内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很接近,则可以判断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D.由图可以判断,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生长素和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当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正常南瓜茎的生长,对生长素的作用比对赤霉素的作用更敏感,A错误;图b显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零时,正常南瓜茎的生长量均大于生长素浓度等于零时的正常南瓜茎的生长量,说明生长素对正常植株茎的生长均体现了促进作用,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所以不能说明生长素对正常植株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对比分析图a、图b可知,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对矮生南瓜茎的生长不起作用,由此可推知:该矮生南瓜不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而是生长素和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错误,D正确。

5.科研人员发现某水稻品种发生突变,产生了新基因SW1,其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既高产又抗倒伏。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SW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 B.进行“IR8水稻”的育种时,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IR8水稻”拥有高产的性状,直接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 【答案】D

【解析】SW1基因表达产物能使植株内赤霉素含量下降,从而降低植株高度,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了生物的性状,A正确;将该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后代“IR8水稻”,这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在育种时,科研人员无法让水稻产生定向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正确;“IR8水稻”拥有抗倒伏的性状,直接原因是体内赤霉素含量较低影响植株的生长,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6.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甲种群数量的增长符合J型曲线 【答案】B

【解析】第1年末甲乙种群的L值不同,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未知,无法确定增长速度,可能相同可能不相同,A正确;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未知,无法确定第2年末甲乙种群数量关系,B错误;第3年之前甲种群数量在增加,第三年之后甲种群数量减少,故第三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C正确;甲种群L值=1.5,呈指数增长,符合J型曲线,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

29.(9分)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若出现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理由是 。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____。 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原因是 。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好教育生物(三)(解析版)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好教育生物(三)(解析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研究方法与相关实验及研究过程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和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B.调查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和估算动植物种群密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l8fs5a4qp03ypi6bk157e16g2f4sy00ou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