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作者:李维刚,于存皓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人均GDP、幸福指数的概念,阐述了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并对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均GDP 幸福指数 经济实力

一、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概念 (一)人均GDP的概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截止2012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这就意味着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世界排名第84位,排名比较靠后。[1] (二)幸福指数的概念

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事实与价值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3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之后,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也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2] 二、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 (一)我国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总体上来说,人均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在不同时期、不同收入阶段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在经济欠发达、人均GDP不高时,人均GDP与幸福指数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在这一时期, 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人民快乐幸福起来。究其原因,随着物质财富相对增长、经济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幸福目标的要求也在相对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国人均GDP按本币(人民币)计算:1987年首次突破1000元,达到1112元,1995年突破5000元,达到5046元,2003年首次突破10000元,达到10542元。但据统计, 我国1990 的国民幸福指数是6.64(1—10标度),1995 年上升到 7.08,但 2001年却下降到 6.60。而近两年来又略现上升趋势,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2011国民幸福指数为6.94,2012年又上升了0.2%,达到7.14%。

另一方面,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此时人均GDP与幸福指数又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随着GDP的增长,在物质生活的改善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们在增强自己的满足感方面对物质条件的依赖逐渐减弱,更多的转向精神追求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就会开始关注幸福指数。按照世界银行统计标准,“5000美元”意味着将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对百姓来说,这也意味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大幅度增长,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满足程度大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自然也得到大大的提升。2011年,中国人均GDP刚过5000美元,“十二五规划”人均GDP将超5000美元。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1—2012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80.1,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二)其他国家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幸福指数的计算机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在2004 年对82 个国家的幸福指数的统计排名。其中经济不太发达的拉美国家波多黎各和墨西哥高居榜首,北欧国家丹麦为第 3 名,美国只排到了第 15 名。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水平很高,但幸福指数较低。

实践日益表明,人居GDP水平和人民幸福并非总是正相关的关系,而往往不大一致。幸福感是一种心里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觉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有时一国的生产力水平很高,但人民幸福并未相应增长,甚至还有下降。 三、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提高经济增长、追求政治民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3]所以我们应该逐渐转变衡量标准,以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根本目标去实现。尤其是在当前我们国家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发展经济是增添幸福的手段,追求幸福是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检验发展的标准。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做到以社会全体成员为本,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人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才能构成史无前例的真正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在中国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因此,关注国民幸福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四、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途径 (一)要追求“双G”发展

即“GDP”和“GNH”的双发展,就是指追求一国国民从心理上对所生活地区的物质和情感两方面的幸福认同程度。不含国民幸福指数的经济发展只能是物质的发展,而不是人的发展,这样的社会不可能长久。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并将其作为考核要素之一。

(二)定期调查居民的幸福指数

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定期调查居民的幸福指数。这样才能知道政策的实施效果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以便对已经制定的路线方针作及时的改变、调整或完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切忌让调查流于形式,以造成政府对当前形势的误读。 (三)全面了解GNH的过去式与现在时

政府已经把国民幸福指数纳入社会发展内容和目标,并且对其做定期检查以及时掌握形势后,还要全面了解该地区GNH的过去时、分析GNH的现在时,重点把握现在,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民心民意的民生政策;在前面的基础上预测GNH的将来时,着眼未来,一定要从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出发,切忌短视行为。

(四)切实重视民生,把影响人民幸福的现实问题解决好

解决教育和就业问题, 高度重视和关心就业困难的群体, 要努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 重视社会稳定工作,下决心解决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环境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众要安居乐业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稳定安全的大环境,解决好这些现实的问题, 其次才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强大,幸福感才能有所提高。

(五)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全民幸福指数

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不同行业、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全面扩大趋势,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贫富差距太大也已经成了影响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作者:李维刚,于存皓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1期摘要: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人均GDP、幸福指数的概念,阐述了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并对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和途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l80z6swox03ypj6btd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