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重意合”
摘选自李靖民著《英汉翻译实践要略》
(注:以下各段文字未按它们在书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
()由于汉语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是以传意为取向, 意定形随,其形式 结构方面的问题要远比重视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的英语复杂得多, 二者不可同日而 语。自从年《马氏文通》问世,开创了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先河以来,已经走过 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多年里,语言学家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 做出了艰苦的努力,汉语的语法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汉语以传意为取向 的信息传递机制致使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复杂且困难,人们总结归纳出来的汉语语 法规则纷繁杂沓,似乎有无尽的奥秘有待语言学家们去挖掘。 这使得目前的汉语 语法研究成果大多成了阳春白雪, 往往会令普通汉语为母语者感到十分深奥。 例 如,有人认为,汉语语法规则太多了,就等于没有语法;有人认为,汉语语法比 英语语法还要难学得多。甚至还有人发出感叹:“林林总总的现代汉语语法书、 不计其数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没有几个中国人看得懂的!甚至是越看越迷 惑、越糊涂,简直开始怀疑自己还是不是中国人。”(高巴蒂尔 )当然,汉语 的语法研究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 而目前这种阳春白雪的局面也不应忽视, 事实 就是事实,老老实实地面对问题,孜孜不倦地解决问题,是应有的积极态度。这 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如何在语言研究中解决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问题是 语言学的永恒的主题”。(王维贤:)
邵敬敏先生在其《汉语语法立体研究》中谈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框架时 说的一番话,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发人深省的启示:
我们非常欣赏朱德熙先生的一句名言:“要用朴素的眼光来看汉语”但是由于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我们的知识结构实际上早已受到种种现有理论的影 响,真正能用“朴素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汉语是十分不容易的。这就特别需要摆脱 习惯的思维定势,一切从汉语语言事实和特点出发。
(邵敬敏)
()也有学者就目前形合和意合研究中的模糊认识提出质疑。 尽管这些质疑 的声音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比较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但是其终将 会对形合、意合辩证统一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起到有益而健康的推动作用。 例如, 沈
家煊(:)提出,有人说汉语语法以意合为主,但实际上不存在脱离形式的意 合。汉语究竟怎么个意合法,我们自己也没有说出什么道道来……。…… 任永 军()认为, 无论是把意合看成是造句法 , 还是看成语言表达法 , 都存在着一个严 重的失误 ,那就是, 意合概念并不是从汉语的语言事实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 而是以 西方语言如英语为范本来套汉语的结果。
()任何一种语言的信息传递模式都是构形与传意的有机统一, 二者之间既 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从而体现出这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
王维贤先生曾经指出:
形式和意义的对立和相互制约是语言的本质。如何在语言研究中解 决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问题是语言学的永恒的主题。 (王维贤 :)
围绕着形合和意合问题进行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 恰恰能够体现出英 语和汉语各自形式和意义对立和相互制约的本质, 同时也体现出在英汉两种语言 的对比研究中,必须解决好它们各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问题。而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这一概念, 能够高度概括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 质性差异,对深入研究两种语言各自如何构形、 怎样传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重形合和重意合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 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 目的是 为了传递思想、观点、意志、情感、消息等各种信息;人们要通过语言相互传递 信息,就必须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规约, 不然就无法进行交流。 英语使用者 和汉语使用者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决定了各自的信息传递模式, 一方重 视形式结构,一方重视语义逻辑纽带。但是,重视形式结构,并不意味着就不能 语义通达;重视语义逻辑纽带,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章法。因此,无论是英语的重 形合,还是汉语的重意合, 都是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内部的信息传递机制本身 而言,都是针对能够体现这两种语言各自的信息传递机制基本特征的构形与传意 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而言。 简言之, 英语的重形合, 就是指英语本身的构形 规约和传意方法之间的表达关系是以形驭意, 而不是指英语相对于汉语更为重视 构形;汉语的重意合, 就是指汉语本身的构形规约和传意方法之间的表达关系是 意定形随,而不是指汉语相对于英语更为重视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