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详解
§2.1 空气
1.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78% ) (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共占1% 2.空气成分的检验:
①水: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 变 色。 原理:CuSO4(白色粉末) + 5H2O = CuSO4·5H2O(蓝色晶体)
②CO2: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 。 原理: (化学方程式表示) 3.空气的利用
①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②氧气化学性质 ,可支持 ;支持 。 用途:急救病人、登山、潜水、气焊、气割、炼钢等
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 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用途:保护气;各种电光源;激光技术。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不支持 ,也不支持 。 用途: 作为制冷剂;工业原料;灭火;气肥。 4.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原理: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红磷、汞) ,利用氧气与该物
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压强减小,引起瓶水位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使瓶氧气未耗尽; ②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 瓶水的体积减少。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塞紧胶塞后,未关闭弹簧夹,使瓶部分空气逸出,致使瓶气压偏小,
进入瓶水的体积增大。
注:①CO2、SO2易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如用NaOH溶液代替水时,可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②因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不可用镁来做该实验。 3)反应结束后充分振荡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5.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 色、 味 体;标准状况(0℃、1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
. . . .
氢氧化钠溶液
. .
1.429×10Kg/m比空气略大; 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 ℃时液化成 色液氧、 ℃时凝固成 色 状固态氧。 6.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 空气):
净化
空气
洁净的空气
降温、加压
液氧
升温
液氧
7. 氧气的化学性质:
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一定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反应,反应中氧气提供氧具有 性。是一种常用的 剂。
①硫( 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发出 色火焰,产生有 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注:①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SO2)
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 色的火焰,纯氧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于反应物(O2) 不同造成的。
②铁( 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燃烧时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 色固体
注:①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 ,②瓶底要放点 或细砂防止燃烧后高温物体坠落炸裂瓶底。 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发出 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磷(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 现象:燃烧产生大量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⑤镁带(银白色)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白烟,剩下白色固体,放出热量。(了解容) 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在MnO2的催化下H2O2溶液分解
在MnO2的催化下加热分解氯酸钾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②发生装置:固体加热装置:KClO3(白色固体)KMnO4(黑紫色晶体)
固液不加热装置:H2O2溶液,MnO2(黑色固体)
③收集装置: 法(难溶于水) 法(密度比空气大) 注:①若使用长颈漏斗,需 液面以下。(液封,防止 ) ②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插入集气瓶 部;若用排水法收集,则导管
. . . .
33
液化
液氮
汽化
氮气
. .
放入集气瓶口。气泡 、_________冒出时开始收集(刚开始逸出的是空气);气体收集完毕后,应先撤出 再熄灭
(防止 ,导致试管破裂)。
④操作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⑤检查装置气密性: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两手,冷却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 。 ⑥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加热分解高锰酸钾为例)
A.试管口略向 倾斜(防止 , 导致试管破裂); B.铁夹夹在离试管口 处; C.伸入试管导管不宜过 (便于气体顺利排出);D. 应用酒精灯 焰加热;(外焰温度 ) E.试管口要塞上一小团 ;(防止随气流逸出的 进入导管) F.开始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在平铺有药品的试管底部附近来回移动(使试管 ) ⑦检验: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 ,看木条是否复燃。 ⑧验满: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 ,看木条是否复燃。 9. 催化剂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 ,而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 的物质(又叫触媒)
注:①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 和 ;
②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 ; ③不同的化学反应,选择的催化剂也 ;
④化学反应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如氯酸钾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熔融状态能分解。
§2.2 氧化和燃烧
1.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注:这里的“氧”,不单指氧气,也包括其他含氧的物质。之所以说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是因为氧气能使别的物质得到氧,具有使别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作用。因此,其他具有这种本领的含氧物质也具有氧
加热
化性,可作为氧化剂。如H2 + CuO ===== H2O + Cu ,反应中CuO能使H2得到氧而发生氧化反应,故CuO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是氧化剂。 2. 燃烧与灭火
①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 、剧烈的 反应。可引起爆炸。 ②燃烧的条件:
A.要有 物B.可燃物与 (空气)接触C.可燃物温度达到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 . .
. .
A.隔绝 (空气)B.温度降到 以下C.清除或隔离 (只取其一即可) 注:⑴着火点是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个定值),不会随意改变。灭火是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水能灭火是因为水 吸热,致使可燃物温度降低,从而灭火。
④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扑灭因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除一般火灾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失火。
3.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只发 ,不发 )。如:生物的呼吸;钢铁锈蚀;塑料、橡胶老化。 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导致可燃物温度上升到着火点,又有充足的氧气就会引起自发燃烧。 §2.3 化学反程式 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多变一) 分解反应: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AB=A+B (一分多) 2. 质量守恒定律
⑴定义: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 ⑵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 ,原子本身 不变,
故质量守恒。
⑶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 ;② ;③ ;④物质总质量
一定会改变的量:① ;② 可能会改变的量:①
注: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不适用于 ;
②强调是 守恒,不可误认为体积守恒或反应前后分子数守恒;
③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物中剩余的那部分质量,不应计算在; ④反应中有气体参加(如空气中的氧气)或有气体、沉淀等生成,计算总质量时应包括在。
⑷实验分析:实验中导致白磷燃烧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原因:
①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瓶参与反应)—凸透镜聚光点燃 ②空气浮力(气球膨胀后,受到空气浮力增大)—真空环境
§2.4 二氧化碳 2. 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法: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反应
. . . .
. .
注:1)不能用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将包裹在石灰石
表面阻止反应进行),也不能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收集 的气体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代替稀盐酸。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颈漏斗浸在液面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注: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_______溶水。 3、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4、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________。 5、化学性质:① 不能供呼吸;②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_(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CO2而是H2CO3 ,且碳酸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 CaCO3↓ + 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高温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CaCO3 ====== CaO + CO2↑
注:氧化钙(CaO),俗名生石灰(白色固体)可与水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微溶与水,
其水溶液即为石灰水)并放出大量热。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叫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一般用做干燥剂。
§2.5 生物呼吸和呼吸作用
1.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分析图表可得:人呼吸时,会使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说明: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呼吸道 鼻腔 鼻毛:阻挡空气中的 和 黏膜: 、 空气,其中 细胞可感受气味刺激 咽:空气与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内有 ,振动可发声 气管、支气管:保持气体畅通,内有黏膜能分泌粘液。 呼吸系统肺(主要呼吸器官):分为左右两肺,其基本结构为肺泡。肺泡数量很 ,壁 由一层____________细胞构成,周围布满 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