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认识学派的评价
了解认识学派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认识学派探讨了认识过程和认识特征对战略形成的作用。它提出,战略实质上是一种直觉和概念,战略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战略者的认识过程;由于战略者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更何况面对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和有限的时间,战略过程也可能被歪曲。由于战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认识,所以不同战略者在战略风格上差异会很大。
该学派提醒我们战略家在认识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会对他们追求 的战略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如果了解战略形成过程,最好了解人的心理 和大脑。但对战略管理研究的贡献却是极为有限的。
认为,在实践中而不是理论上已经充分利用了认识心理学,而认识心理学则大量地阐述了战略管理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战略家内心概念形成的过程。但是,认识学派的研究成果虽然对认识心理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对战略管理研究的贡献却很有限。
4设计学派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在整个发展过程比较波折,到20世纪80年代仅剩下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佛战略思想”。它是以分析为基础,倡导“企业内外匹配”为座右铭的。
1962年,()在其所着的《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企业的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形成必须随企业的战略需求的变化而改变。根据这一观点,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的在1965年编写哈佛教科书时,提出了如前所述
的战略的四种构成要素,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制定战略的影响。此外,他还把战略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认为制定战略就是围绕发展,在内外部进行平衡,实现匹配的过程。 []
设计学派的理论模型
设计学派认为是领导者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并建立了知名的(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战略形成模型。这一模型也是的基础。该模型表明,形成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对外部因素和组织因素进行匹配。正如所指出的那样,“战略是对公司的实力和机会的匹配。这种匹配将一个公司定位于它所处的环境之中”。因此,该模型考虑了企业面临的威胁与机会(外部评价)和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因素(内部评价)。 有关这一模型的主要假定也反映了该学派的主张:
(1)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思想过程。因此,企业组织既不能靠直觉,也不能以自然形成的方式实现。相反,企业组织应当经过尽可能仔细慎重的考虑才能形成战略。
(2)主要的领导人应当承担整个战略形成过程的责任。他不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但他应当是整个战略计划的设计者。
(3)制定战略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设计。在勾画和选择了某种特别的战略,即完成“决策”过程之后,制定过程也就告以结束。
(4)战略应该是清晰的、易于理解和传达的。正如的一名计划人员所说的那样,“一个好的战略应当能用两页纸说清楚。否则,就不是一个好战略”。因此,战略必须简明扼要。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进行争议或检验,使其不断得到改进。同样,战略的形成模型也应当是简单的。
设计学派对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的建立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但是,设计学派将静态地划分为两个阶段,从而割裂了战略形成和实施间的动态联系,只能是对管理现实的初步反映。
5计划学派简介
计划学派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本上与处于同一发展时期,是以为杰出代表。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规范化的过程。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
尽管计划学派对外发表的文章数以万计,但由于在理论创新上没有重大突破,只是重复设计学派的基本模式的一些观点,因而其影响力逐渐衰退。 同设计学派相似,计划学派也把、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但它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应该是一个正规化、条理化的计划过程,不应该只停留在经验和概念的水平上。比如,企业应采用什么方法去评价自己和外部环境,以保证对的分析是客观的;哪些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企业最具有战略意义等等。基于这样的理念,计划学派引进了许多数学、决策科学的方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战略计划模型。
计划学派最早的代表着作当属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安索夫提出,战略应当包括四个构成要素:
(1)产品与市场范围,即确定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产品与市场的地位。 (2)增长向量,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趋势。
(3)协同效果,即“大于由公司各部分资源独立创造的总和的联合资源回报效果”。在各业务间存在资源、技术、管理和价值链活动的各环节间的匹配关系时,可以实现各因素的联合、共享和节约,产生2+2>4的效果。 (4)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和市场所具备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够为企业奠定牢固的特殊因素。这不仅发展了,而且对当时西方企业的管理活动以至现在的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从的内容可以看出,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都将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战略的出发点,并且这两个学派对于的看法也是很相似的。 []
计划学派的理论观点
不同于设计学派的是,计划学派认为:
(1)战略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详细具体地正规化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分解成几个主要的步骤,每个步骤要考虑大量的因素和各种技巧。
(2)原则上是由主要领导人承担整个过程的责任。在实践中,则由计划人员承担实施的责任。
(3)需要详尽清楚地阐明这一过程形成的战略,以便具体地落实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并加以实施。
在此观念指导下,计划学派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过程的正规化,条理化。相对于设计学派那种松散的框架,计划学派则列出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和必须考虑的因素。最早描绘的战略计划模型使用了 57个小方块和大量的箭头及图解详细地描述了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在以后的十年中,计划学派的理论得到广泛的推广。在()、()等人的推动下,该理论进一步与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如、、()等概念和研究方法,大大丰富了。
6定位学派概述
定位学派的创始人是的教授。他提出,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即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
定位学派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波特为代表的定位学派通过创建分析工具使走向了简单化、规范化的研究过程。尽管定位学派更注重外部环境分析、研究,而相对忽视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以及对不成熟行业、不稳定行业、相对垄断性行业研究还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