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杭州外国语学校张萌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21世纪的小国当代,物质极大丰富,与丹麦作家安徒生所感知生活的社会 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阅读障碍的主要差异有二:
一是学生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二是学生在精神生活上的轻松。
这两个差异造成他们不理解为何有人明明看不见还非要说有这块布c他们不能理解伴随 生存的患得患失的危机感。因此他们无法理解生活拮据所造成的人格扭曲,随时会丧失的财 富与权力。贵族的骄奢生活,安徒生诙谐的柔和的讽刺,是他们在时代上、文化背景和人生 经验积累上最有距离的。
文本解读
这篇故事写于1837年,和同年写的另一部童话《海的女儿》合成一本小集子出版。这 时安徒生只有32岁,也就是他开始创作童话后的第三年。但从这篇童话中可以看出,安徒 生对社会的观察是多么深刻。他在这里揭需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何等虚荣、铺张浪费, 何等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就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 衣服。”的说法。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 现他们既不称职,又十分愚蠢,就众口一词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 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诵赞。不幸这 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 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 愚盜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读完这篇童话, 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爱慕虚荣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 人都有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也许要想得更深入,理解安徒生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意 思。
这个有趣的童话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 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 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读完这篇童话,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这个国王竟会被欺骗了这么 久呢?毫无疑问,这都是因为这个国王的虚荣心和愚喬。为了这所谓的虚荣心,全天下的百 姓、臣子乃至国王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他们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 童话中的那两个骗子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盲点一一自愿将自己 这一致命弱点暴露给别人,并且让他们加以利用,也要得到权势、财富、名声等等虚荣的满 足。 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提时的虚荣心是单纯的,随着涉世的深入,虚 荣心就越来越深地腐蚀着人们。读完这篇童话后,我真心地希望这世上的人们,不要为了一 时虚荣的满足而放弃做人的原则,放弃那一颗真诚的心。我们更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纯洁的 童心,
敢于说真话! 教学设计 教学冃标:
1. 了解本文以“欺骗”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 节的写作思路。
2. 理解安徒牛在木篇童话中对人性弱点进行的剖析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3. 引起学生重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重点:冃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导入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二、 分析情节、归纳人物
1. 将全文进一步概括为一字——“骗” 2. 围绕“骗”有哪些人物?
(骗子、大臣、皇帝、百姓、孩子)
他们分别与“骗局”发生了哪些联系?
(骗子——行骗、皇帝 ------ 旻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
小孩子——
揭骗)
3. 这个骗局是否天衣无缝?漏洞在哪里?
学生可能的答案:如这块“布料”不仅看不见,而且摸不着;两个人“看见” 这块布料后描绘的“颜色” “花纹”必然不同等等。
4. 既然有漏洞,骗子是如何行骗成功的?
①投其所好②找准弱点
5. 分角色朗读,体会并分析骗子、大臣、皇帝的性格特点:
骗子:狡猾贪婪大胆
皇帝:愚蠢、狡猾、穷奢极欲 大臣: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6. “百姓”为何要“传骗”,他们的动机和大臣们有何异同?
百姓们“得失之患”没有官员严重。有惧怕权势的成分。 所以最后能够较早接受真理。
7. 安徒生最后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孩子”来揭穿谎言?
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三、探讨主题
1. 皇帝作为故事中的最大“受骗者”,是否值得我们同情?为什么?
(学生开放式问题)参考:
值得:因为他被周围他最信任的人欺骗了,由于他的身份、地位,导致他骑虎 难下,“有苦说不出”的两难境地,不得不配合这场“闹剧”,是很可怜的。
不值得:他身为帝王,不务正业,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安徒生的童话所要讽 刺的正是这一点,因此他和他的官僚们不值得同情。
2. 皇帝最后在游行大典中己经意识到自己被骗,但是文章却到此结束,为什么
安徒生不写骗子被捕入狱?
①留有余韵,耐人寻味
②主旨不在批判“骗子行骗”。
3. 有人认为安徒生童话距今已有近200年,早己“过时” 了,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
不过时:经典作品蕴含着作家对人性的思索,具有永恒的魅力。
过时:离现在社会生活较远(那些认为时至今日安徒生童话已经过时的观点, 恰恰是人们沉溺于物质利益、缺乏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在现在,重读经典,去 品味其中对于人性的剖析,对于真善美的歌颂与向往,反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若说它不过时,你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和童话中各类人物相对应的人吗?
参考:皇帝——愚蠢贪婪又爱面子的当权者
大臣——趋炎附势,不惜违心的人们 百姓——从众者,畏惧权势,明哲保身的人 骗子——投机钻营,牟取利益的人 孩子——无私无畏,敢说真话的人
4. 听完安徒生讲这个故事,你觉得他最终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
1.说假话的人大多有私心杂念。
2. 昏庸无能的人常会任用阿谀逢迎、说假话的人。 3. 骗子总是投其所好,满足被骗人的私欲和虚荣心。 4. 要做一个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人。
四、 小结一一走近童话大师,重读经典故事 五、 作业一一续写《皇帝的新装》 补充材料:
很多人对我说,安徒生的童话过时了。他们甚至抱怨,让我们的孩子看这样 的东西,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傻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让我们的孩子看这破东 西。我总是试图说服别人,经典是一种永恒,过时的东西不是经典。
我相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相信我们在阅读上也应该与时俱进,一些优 秀的现代性的东西我们也是需要的。但我想告诉读者的是,形式的变化永远大于 内容,而像真善美和人性这些具有永恒属性的东西,是没有多大变化的。卡尔维 诺说,经典的意义在于重读,经典从不说自己想说的已经说完了。从这个意义上 说,安徒生的童话永远不会过时。……
(安武林,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过时了?》) 教后点评与反思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杭州外国语学校张萌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1837年发表的一篇童话,距今己有近200年时间。如何能现 在的中国,在我们的学生中间引起共鸣,是我上这节课前最大的顾虑。
在第一遍备课时,我只是把教学重点设定在整篇童话情节的梳理上。在第一遍上课时, 考
虑到这节课需要两课时,我只把梳理情节作为了重点,一堂课上下来,学生昏昏欲睡,我 自己也很疲倦,我想这堂课一定有哪里不对劲。果然,同备课组的儿位老师去听课后普遍认 为我的设计有很大问题,首当其冲就是冃标设置。大家捉出,对于初一学生來说,梳理故事 情节,而且还是这样一篇几乎所有孩子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意义不大,而且缺乏深度。我的 整个课程设计都还需要改动。
我重新审视了口己的课,深感惭愧,以及自己在教学上的幼稚,还需要下更大的工夫來 弥补。听取了大家的详细意见,我将整个教案的框架进行了重新安排。
经过我自己回归课文本身的阅读,以及多方面参考材料、书籍的查阅,我认为这个童话 的核心还是在一个“骗”字上,其他的所有人物、情节,都是围绕这个字展开,但是最终的 教学重点应该落在对文章主题的发掘上。
重新设计教案后,我又在一个班讲了这堂课,学生配合度明显得到捉升。他们对课堂环 节的参与热情高起來,回答问题的效果也好多了。这使我更加有感于语文组其他老师的听课 反馈:学生回答不到位,大多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合理。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起到“一石激 起千层浪”的作用。
这节课之后,备课组其他老师认为大框架尚可,但是细节处理上仍需完善,例如过渡衔 接,以及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顺序等。经过后期多次反思、修改,才最终确定了这个教学方 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启发诱导学生去探索和交流童话背后的意义,是我 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原则。最终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堂课之后,能够尝试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 新审视安徒生童话,激发他们重读经典的兴趣。
在正式的公开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配合还是很默契的,他们积极并且热情饱满的发言 和思考让我深受鼓舞,他们稚嫩而明亮的眼睛让我忘记了忐忑。遗憾的是由于我的经验不够, 课堂控制力不足,导致时间安排上依然不够成熟,前松后紧,小结比较仓促,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整个课程的完整性。
尽管我己经力求将本课重点放在揭示童话背后含义,探讨分析安徒生对于人性的剖析和 批判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上,但在整体教学进程中最大的感受仍是“力不从心”,正像邱老 师和组内其他老师提出的,在最关键的FI标设置完成上反而力度不够,难以给听课人留下深 刻印象,缺乏强烈的感染力。
组内各位老师课后也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而: 一是要注重对课文文本的解读,特别是要力争有自己的思考,找到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而不能人云亦云,盲从所谓的“名师”“名家”。二是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力求“精益求精”, 注重目标的达成效果,以及各环节之间衔接的流畅性,把握好导入与小结,控制好一般性教 学内容与教学重点的时间分配。三是在与学生互动方而注意及时、有效反馈,对于学生回答 的问题做出导向明确又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合理评价。
一堂课上完了,这短短的四十分钟,凝结着我的一次关于安徒生童话、关于教学的游历。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公开课的开设,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语文教学 上任重而道远。
最后,我要感谢给我无数真诚鼓励和热情帮助的初中语文组全体同事,在担任繁重的年 级部主任的工作同时,还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指点与鼓励。今后我还要向杭外各位前辈老 师、同事们虚心求教,自己踏实钻研、勤奋思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语文教学历程 也将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各位前辈教师为目标,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谢谢大家。
教后困惑:
经过教学过程,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文章中所蕴含的讽刺意义,但我个人却 认为安徒生这篇童话最重要的是要传达给孩子童话世界的瑰丽色彩,讽刺并非他 创作此篇的第一要务。如果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理解文章的讽刺上,而脱离了 童话题材最初的寓教于乐的目的,那么是否偏离了创作的初衷呢?
观察安徒生众多童话作品,这篇童话的第一风格我认为应是“幽默”,是微 微调侃的,至于我的理解是否有更有力的依据,怎样在教学环节体现这种轻松而 非尖锐的批判形式,是我今后将进行进一步学习和钻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