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必修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

(1).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的风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教学方法:

1.采用设问式教学,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层层讲解分析,步步深入。先提出假设条件,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得出单圈环流的结论;再否定其中条件之一分析得出三圈环流的结论;否定其中条件之二,分析得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结论。 2.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复习回顾】

请同学回顾前面我们学习的热力环流,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板书】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思考: 1.大气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大气环流?

【学生回答】略。

【板书】一、大气环流

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高低纬度间产生热量的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转承】 “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单圈环流

1 / 5

第一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板书】1.冷热不均使其动,形成单圈环流

由于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而低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这样高低纬度间产生了温度差异,形成了一个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的活动部分,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教师总结,继续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请看PPT。

【教师演示】

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

【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地面形成高气压。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

【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 【学生回答】南风。

【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 【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风向要怎样?向哪偏转?偏转为什么风?

【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 【启发提问】高空的磨擦力大小?

【学生回答】小。(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 【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 【学生回答】西风。

【启发提问】回答得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北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

【学生回答】不能。

【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

2 / 5

【学生回答】下沉。

【启发提问】对。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升高。

【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非常正确。(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就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呢?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板书】2. 地球自转使其偏,形成三圈环流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挂图):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启发提问】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找一同学将风向画到示意图上。

【总结】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挂图):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板书】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想一想】现在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学生回答】略。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如果只考虑冷热不均造成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应该形成单圈环流的大气运动;但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的是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下面我们列表比较这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分布、成因、特征等。

(1)全球的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热,气流上升 动力原因: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 动力原因: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爬升 热力原因:终年寒冷,气流下沉 特征 气流 性质 赤道低 赤道(0°) 热力原因:终年受气压带 附近 副热带 高气压 带 副极地 低气压 带 极地高 气压带

南北纬 30°附近 南北纬 60°附近 两极(南 北纬90°) 附近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3 / 5

(2)全球的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性质 干燥 温湿 冷干 低纬信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风带 风带 风带

气压带之间 低气压带之间 气压带之间 中纬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极地东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转承】地球主要有哪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啊?

【学生回答】略。

【转承】对,是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哪位同学能够说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课本P35图2.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略。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3. 地球公转使其移

4 / 5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5 / 5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必修1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2.难点:(1).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的风(2).气压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kkkc9h5ir553973044s2xc786b4a900yv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