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坊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计财处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潍坊市农机部门在该市范围内开展了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企业、农民等相关环节,掌握了当前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反映出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提出了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些主要技术需求、工作思考和政策建议等,现总结如下。
一、潍坊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潍坊市是一个拥有86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市,潍坊寿光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设施农业起步早,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阶段。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积极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生产中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殖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吸收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从调查来看,到2009年底,该市种植和养殖业的设施大棚数量已达137.9万个,总面积达202.48万亩,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达179.1万人,通过设施生产的农、林、牧、渔业产值达215.28亿元,占该市全部农林牧渔业产值的36.2%。从亩均产值来看通过设施农业生产的平均亩产值达10632元,是普通粮食作物亩均产值的6倍。从分作物效益调查来看:该市蔬菜设施生产的亩均产值可达1.7万元左右、食用菌的设施生产亩均产值可达4.9万元左右、林果业的设施生产亩产值可达1.7万元左右、而设施花卉的亩均产值可达100万元。由此可见,设施农业非常适合潍坊市土地少、劳动力多的现状,是潍坊市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下一步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二是设施农业涉及门类广,数量多。从调查看:潍坊市主要有设施园艺、设施林木(苗木、经济林)、设施养殖、设施菌类等门类。从分类看,该市种植和蔬菜类的各类温室达131.3万个,其中:连栋大棚1591个,日光温室65.83万个,塑料大棚65.31万个,总设施面积达193万亩。生产的蔬菜、林果、花卉等产值达到152.63亿元,占该市农、林业总产值的44.8%。从设施养殖来看:该市养殖类大棚总数量达6.64万个,其中:连栋大棚1753个,日光温室1.29万个,塑料大棚4.92万个,总设施面积达9.45万亩,2009年产值达62.61亿元,占该市牧业和渔业年产值的26%。从数据可以看到,潍坊市设施农业的规模大、品种全、数量多,并且设施农业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是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显著,经营形式呈现多样。近几年,该市农机部门采取多种办法,大力示范推广大棚种植、灌溉、植保、微耕、频谱照射等新机具、新技术,从设施和机械的造型、购置、安装调试、操作、演示、故障维修等方面做好各项服务,取得了很大成效。从调查看,微耕机、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大棚卷帘机、滴灌微灌设备、施肥枪、臭氧消毒杀菌机、空间电场技术、频谱照射仪等设施农业机械得到快速发展。该市设施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已达91.7万台套,40多个品种。为潍坊市提高设施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全省设施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起到了较为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从经营形式来看,该市设施农业经营方式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集中规模经营的范围不大。政府投资、农产品基地公司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但总量较少。据统计,该市2009年从事集约化育苗的设施企业达52家,面积仅有4255亩,仅占该市设施面积的0.2%左右。
四是依托地缘和市场优势,辐射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潍坊市设施农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目前,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56亿元。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带动下,该市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起来。昌乐和青州形成了以瓜果批发和花卉批发为主的设施农业产品市场;临朐和安丘形成了以大棚果为主的设施农业产品市场。这些市场依靠强大的设施农业作支撑,产品货源充足,质量优良、供应稳定,在国内和国际上树立了品牌,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9年该市农产品出口额达9.8亿美元,其中通过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品占60%以上。
同时,我们还发现潍坊市设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
一是缺乏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设施农业是农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加快其发展牵扯到各个方面的规划,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支持系统是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尽管各级财政都增加了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投入,但相对于高档无立柱温室的高资金投入,只能是杯水车薪。从调查看,该市连栋温室仅有3344个,只占总面积的0.24%。如该市200万亩大棚全部建成为标准的自控型温室,总投入在1600亿元左右。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仅靠农民的积累和自筹显然是不够的。
三是市场瓶颈制约。从调查看:目前,该市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由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民对市场信息等了解渠道不畅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是技术因素制约。农口部门中现有的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匮乏,该市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约600人左右,专业研究设施农业的技术人才更少。人才缺乏,影响了设施农业技术的普及。潍坊市各级农机部门近几年也注重了加强对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但由于该市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快、面积大、技术新,农机技术培训机构在人员配备、硬件设施建设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需求。据统计,受过系统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10%。
针对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需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拓宽解决难题的思路,探索加快发展的举措,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信息化配套,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潍坊市设施农业发展前景
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农业工厂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生态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是安排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好选择。 设施农业在国外发展速度很快,荷兰、日本、以色列、美国、韩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农业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综合环境调控等方面有较高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是设施农业大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园艺面积约3750余万亩,约占世界设施园艺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000多亿元。08年,农业部发出《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文件),就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以及政策措施等。潍坊市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首先是潍坊市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规模和影响居全国前列,以冬暖式蔬菜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还是设施农业的初级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潍坊市的畜禽养殖也很发达,是全国重要的畜禽养殖出口基地,棚舍养殖规模很大。三是潍坊市北邻渤海,有利用设施环境进行海水养殖研究的天然条件。近年来,潍坊市农机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从发展来看,潍坊市设施农业已发展到依靠基础研究、进行工业化开发的启动阶段。尽快开发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装备和工艺,并对这些方面的科研成果组织工业化生产,不仅能培育设施农业原材料的新兴产业,而且能加快设施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下一步,该市在设施农业发展上应向设施结构标准化、温室建设大型化、作业管理机械化、环境监测自动化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即根据潍坊市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资源情况
等因素,设计出适合本地条件、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一种或者多种标准化温室,构件由工厂进行专业化配套生产,变固定式温室为半固定式温室。温室结构逐渐向大型化、无立柱式转变,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控制水平、便于机械化作业;温室内的耕整地、育苗、嫁接、移栽、节水灌溉和施肥、植保及卷帘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在温室环境中,应用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自动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肥等数据,通过人工或者机械自动实现调节,达到最适合作物和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三、加快潍坊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
为了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建议把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独立产业来抓,加强行业指导和理顺各方面关系,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协调设施农业发展。二是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重点,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重点是健全由农机部门牵头,农业、畜牧、水产等相关行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设施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切实保证设施农业健康有序科学发展。
(二)注重统筹,科学规划。一是注重基础和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注重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统筹布局,注重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生态化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使设施农业发展有条不紊地推进。二是注重统筹好设施农业与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利用设施农业庞大的辐射效应,做好辐射的文章。以设施农业为龙头,将与此相连的技术开发、设备建造、用品生产、后勤服务等相关产业,统筹进行谋划,并制定详细的产业扶持政策。实现通过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群聚发展的效应。
(三)培育组织,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的发展投入大,技术发展快,农户单一生产风险大,也形不成规模效应。建议一是加快各类农业、农机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依靠地域、产品、加工等优势,做好农业、农机行业协会和服务组织地培育工作,做好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通过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和抵御市场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设施农业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如设施农业新材料技术研究推广、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和试验空间电场运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臭氧水防治土壤病虫害技术推广等等。三是出台“设施农业装备保险财政补助”政策。出台财政补助保险政策鼓励农户将设施装备统一纳入政策保险的范围,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强化基础,提高素质。高标准暖棚、节水灌溉、引电入棚、安全保卫、道路畅通、市场配套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条件。可通过加强基础条件的规划和配备,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通过配齐设施农业相关的温控、耕作、植保、节灌等装备,增加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设施农业的产出率,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从基础研究入手,加快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同时,要注重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技术培训专项资金和培训计划。围绕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农机部门培训资源优势,积极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技术人员,为设施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撑。
(五)提高标准,提升服务。设施农业的发展,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当前重点一是从设施农业的标准化体系入手,建立健全设施建设、种植规格、栽培方式、管理模式、机械作业、环境保护、产品加工等各类设施农业标准体系,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标准支持。二是建立各类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服务水平。在基地建设上,及时调整和引进适宜设施农业发展的耕作、植保、灌溉、温控等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示范,提高示范带动力。同时加强与农业、畜牧、林业、水产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将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服务等内容纳入其中,提高服务水平,带动设施农业整体发展。 (主要完成人:张捷 贾宝文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