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重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新课程在教学要求上加以突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在于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充足的语言积累。

强化课内积累,新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文质兼美、语言典范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悉心体会,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议一议、抄一抄、背一背等形式来积累语言。倡导选用精美的摘抄本,尝试让孩子“一课一积累”,并配画装饰,图文兼美,既培训情趣,又积累语言。

(5)、重视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抓好课外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大脑里形成更多的语言储备,丰富语言积累。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等),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

拓展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等;鼓励学生多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等;引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同时,教师还应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对生活所感所得,增长见识,表情达意。

(6)、重视课前预习,教给预习方法。

(1)、预习前认真阅读单元导语,带“*”课文关注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学前大体把握单元学习重点及要求,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2)、通读课文至少三遍。一读,圈生字,划新词,标自然段序号,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二读,找出人物,理清事情,初知课文大意; 三读,思考课后习题并学会边读边思,在疑问处打上问号。

(3)、在读的过程中学习自己梳理生字新词,将会写的生字及识记、书写有问题的生字分别摘录,并能自觉陈列本课的多音字以及生字的同音字、形近字。能借助工具书、《词语手册》或联系上下文了解文中词语的大致意思,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借助网络、课后资料袋及工具书等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走近作者,了解背景,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

(三)、口语交际:

在交际方法的指导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地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交际。

1、悉心倾听。“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交代必要的陈述性知识,如“听什么”、“为什么听”,更要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要让学生知道,听时切莫“有耳无心”,不能因为不“说”而放弃思维,要对对方的话及时归纳和概括。听一个句子时要抓住句子主干;听一段话时,要抓住段落的主要意思;听较长的几段话,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综合,归纳出整体的大意。

2、组织表达。“说”的教学与“听”的教学可谓逆向互补。在说的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紧扣主旨来“说”。主旨或者观点的提出要鲜明,提纲挈领,然后再想一想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围绕一个中心用最简练的话概括出每一段的小标题,最后在每一个小标题下,再想想如何组织这一段话。这样说出来的一段话,才会条理清晰、纲举目张、通顺流畅。其次,在表达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语音、语调、停顿、节奏、重音等加强表达效果,使语言凸现层次美、变化美、个性美。

3、领悟交际。“说”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但是会听、会说未必能使交谈者之间的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还需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比如,如何在交际的最初几分钟迅速打动对方面对尴尬局面如何处理此外,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强化口语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语境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增强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4、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评价时,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耐心的指点,或请别的同学帮忙,或教师启发引导激励其自己改正。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

(四)、习作教学:

1、在游戏中渗透说写。

游戏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当孩子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时,家长或老师可以多设计一些简单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参与,增强直观感受。譬如,课堂上,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供一个词,或短小的一句话,一起玩“词句锦上添花”的游戏。开始,学生充其量只是进行词语造句,进行句子扩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把一句简单的话经过“添花”,说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学生会说才会写,而让学生写,则必须让学生有话可写,这就是一个习作情境的创设。

2、借助文本进行说写

学生的学习是借助文本进行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教“活”文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本组织学生写话,使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人或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好习惯。如学完杜甫的古诗《绝句》,时值万物复苏的春季,与诗中情境非常吻合。可设置练笔小日记,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记一记“我心中的春天”。

3、“连词成文”训练说写

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了许多美词佳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使学生“能把平时课文学习、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或一些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如学完一组描写秋天的课文,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梳理,将所学过的近30个描写秋天美景的词语积累起来,然后选择其中四到五个词语写一段话,描写自己看到的秋景。

4、巧用仿写,抓牢习作拐杖

模仿是写作的基础,对初学写作的孩子尤为重要。老师不要怕学生模仿,而

是要教会学生模仿,即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再创作。随着大量的阅读,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越来越多,让其模仿课文写几句或一段话,应该不是件困难事。教学中,根据教材,灵活选择读写结合点,巧妙借助仿写,让孩子明确读和写的联系,促其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从而充分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降低写作难度,使作文轻松起步。

(1)、新词语、新句式仿写。学习中孩子经常会碰到新的词语、句式,除了理解其含义还要学会迁移运用。如学习《丑小鸭》一文,出现了“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等词语,可以让孩子按此构成方式动笔写一写。同时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鼓励孩子“在合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习《盘古开天地》时有这样的句式:“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拓展并仿写:“他的鼻子……他的耳朵……他的牙齿……”。给学生提供可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使写变得“有章可循”,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2)、独特的描写和表达方式仿写。第二学段的课文为孩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习作范例,如《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孔子拜师》《蜜蜂》《难忘的泼水节》等文有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片断,可以指导学生留意人物特征,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小摄影师》《爬天都峰》等文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练写人物对话。

(3)、段落或篇章结构仿写。中年级作文训练以写片断为起点,教师应有计划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在教学中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并强调学生除了“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还要“学习按一定顺序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写清楚”。

(五)、综合性学习

1、领悟编写意图。不同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教材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三、四年级体现得尤为明显。三年级教材里,在该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后呈现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如三上年级第一组的综合性学习,在《我们的民族小学》后呈现学习内容: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

怎么安排的呢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注意边记录边整理。但是在四年级的教材里,则没有了这样的提示。因为学生已累积了一些直接经验,大致了解具体的进程。

2、分步指导,细化方法。每次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在两周左右,以各小组自行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为主。整个活动过程可以划分为策划、实施、交流和评价四个阶段。在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尤其是第二学段,教师对每一步的活动内容和展开过程要做细致的指导,教给学生各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当然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学科特点。

如何策划活动确定内容——合理分工——撰写计划(小学生的活动计划书在形式上应该富有童趣,生动活泼。例如在造型上,用彩色纸剪出线条简洁的图形,树叶、卡通头像等;在小标题的设计上,采用诸如此类的文字“我们的队名”、“我们的队徽”、“我们的口号”……教师应该根据年级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计划书。

如何处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对于第二学段的孩子,我们只能教最基础的。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例来谈谈处理信息的方法。

粗略浏览——有序分类,删繁就简。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多多益善。摆在师生面前的往往会是这样的困惑:资料一堆,不知如何。这样的学习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真正获得并不多。那么,可以给每一小队的成员布置合作阅读的任务:小队成员一起浏览资料,把资料按 “生肖文化”、“民间艺术品”、“传统佳节的习俗”等内容分类;去掉重复的、深奥难懂的、残缺不全的。

细细鉴赏——边学边做,促进内化。资料整理完毕后,建议队员们按照自己预先的分工,从自己负责的一类资料中,选择一、二则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介绍给大家的,细细鉴赏,大胆实践,为成果展示铺垫。

三年级的孩子,即使指导得再细,如果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对于处理信息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因此,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亲自下到每一个活动小组里去,让每一名组员把搜集到的资料摆出来,师生一起看,一起处理,这样多次反复实践后,学生方能掌握方法。到了四年级呢,教师可以放一放了,指导的形式应该有所变化:不需要事必亲躬,可以到各小组去询问一下,是怎么处理资

料的,作必要的点拨,当学生遇到困难来询问时,及时提供帮助。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

(4)、重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新课程在教学要求上加以突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在于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充足的语言积累。强化课内积累,新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文质兼美、语言典范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ke0q4mryl48fsc2a7r62i4cx3q5hp00q3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