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主题式校本教研 开拓有效教研新思路
随着校本教研制度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校对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然而,由于一些学校对教研功能定位的导向偏差,不少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完成备、教、辅、改、考等常规工作,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习题集就是他们全部的教学资源;所谓的教研组活动也只是停留在热热闹闹开课、客客气气评课,却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基于此,我们无锡市新城中学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实践积累、反复考证和研究反思,构建了以“参与、互动、实践、高效”为研究理念,理论价值较高、实践操作性强、教研成效显著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近年来,随着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能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全面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一、围绕主题――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生成
所谓“主题式校本教研”,就是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教与学的主要问题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以主题引领校本教研的方向,确定校本教研的切入点;以主题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题由“自上
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主线交汇而成。“自上而下”主线指学校将省、市教研部门近年来的教研核心作为学校教研的大方向。如:无锡市在“十五”期间的教研方向是“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三优化一提高”;“十一五”期间的教研方向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通过有效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十二五”期间的教研方向是“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强调教学主体的参与,从而形成真正的主体参与高效课堂。“自下而上”主线指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与学的困惑提出问题,由学科组长和学校教研部门进行归类、筛选,以确定学校教研的主方向。如我校近年来新市民子女急剧增加,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促进功能明显不足,班级内学生之间差异很大,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目的性不强,缺乏吃苦耐劳和钻研精神等等,都形成了学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我们把“自上而下”主线与“自下而上”主线交汇的教学问题确定为学校学科教研的主题。
主题式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每个学科组在学校的教研主题下,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形成一个学科主题,每位教师在学科主题下确定自己研究的一个课题。规定教师的课题要着眼于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主题为例,有的教师
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教学设计,他就会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效能不高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没有到位,他就把对教材的解读作为研究的课题;有的教师认为目标不明确的教学会导致效能降低,他就把如何在目标引领下进行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课题??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由一位教师主持,把自己的研究目标、经过、问题、成果作为素材,组织教师围绕他的课题,进一步深入钻研课标、教材。在团队通力协作下,除旧布新,不断改进,使主题教研活动不断深入,顺利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主题式校本教研”以课题为主线,但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什么问题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因此,在确定教研活动主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形成这样的几点共识:一是该问题要来自教师的教学实际,是大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该问题是目前学科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课改的热点或难点问题;三是该问题通过主题式教研活动有解决的可能。因为我校各学科组的主题均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汇组成,特别是“自下而上”的问题,都由教师讨论确定,来自教育教学实践,符合教育教学现状和教师需求,所以更容易得到教师们的认同,从而可以使教师都主动地投入研究活动。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是学校“关注生命质量,
奠基终生幸福”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给学校的校本教研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同感,激发了大家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动力。 二、聚焦课堂――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视点
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教学研究的着眼点必须聚焦课堂教学。无论是课题的萌生到确立,还是课题的探索到评价,课堂永远是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生命线。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是校本教研的实质和内涵。而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在课堂上有变化、有发展、有提高才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和内涵。因此,我们确定了打造“自主、高效”课堂的校本教研核心,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彰显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以此助推有效教研的开展。
首先,全员明确课堂方向。我们对学校现有教学状况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自主、高效”的课堂努力方向。具体体现在:一是要针对教学目标,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每堂课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力求做到当堂清、当日清;二是结合学科特点,从效果的角度出发,除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必备的作业训练外,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家庭书面作业;三是根据学生实际,从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实施“走班选教”,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训练,使每个层面
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四是从综合效能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乐此不疲的学习兴趣,主体积极参与教与学,逐步使学生人人会学习,人人主动学习。在明确课堂努力方向的同时,学校教育科研组针对目前各学科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方向是我们校本教研的方向,一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都以此为核心。
其次,全面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真正打通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通道,是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也是教师的常态工作。但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教师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聚到一起的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即使备课活动按时进行,因为内容多(一般需要研究一到两周的内容),时间短(一般是两节课),非主讲的老师又没有充分的准备,而使得讨论不能深入,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结果是集体备课往往又成了教师新的负担。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了“异步授课”制,即提前两周进行集体备课,第一次活动时分配每个教师的备课内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汇报,全组老师集中听评。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主备人再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进一步修正,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并附以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