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政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当中,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的第一框题。我将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经济学的作用。商品和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课内容是学好本单元乃至整本书的前提和关键。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商品的定义;知道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以及货币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知道纸币的含义及优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逐步确立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确立正确的金钱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重点依据: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才能更好地理解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难点依据:这个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和空洞,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因此,考虑到本校高一学生的自身实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讲授法:通过老师对教学重难点的重点讲解与分析,能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课知识。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老师与学生的合作,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落实以上学法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过渡)最后,我再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的物品,大多要用钱去购买。“钱”是我们生活中的俗称,在经济生活中称为“货币”那么,货币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设计意图:从生活问题入手,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注意和思考,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本框包括三大内容: 货币的本质。
本目由我们生活需要商品入手,引出货币这一话题。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并思考提高交易成功的办法,从而了解商品的概念及基本属性,货币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对比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进而解释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得出能否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本目分析了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模拟问价场景,让学生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得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模拟一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析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得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只能,充当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只能是现实的货币。同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价格,明晰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本目通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回忆,即以前人们买东西都用什么,它们都是那些材料制成的,从而归纳出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引出纸币,接着分析纸币的优点、货币的发展历程、纸币的流通规律、。
结合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得出纸币的内涵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其本质是一种货币符号。教师设疑过渡: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可以购买一切商品,是财富的象征,那就多发行一些人民币发给老百姓,这样不就实现国富民强了吗?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以及每种面额的纸币的发行数量。但国家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发行过少,会阻碍商品流通,引发通货紧缩。
设计意图:纸币发行规律及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刚刚接触经济生活、并且生活经验不足的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先通过展示生活案例,然后教师讲解,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这一难点知识。
最后,通过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用,引导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的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 3.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框内容进行小结,教师补充,建立这一框的知识结构体系。由此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认识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按照商品—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的总线穿插课文知识点。 4.课堂板书 5.作业设置 含义 1) 国外有人将野外小溪.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录下来,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在城商品
里出售,卖“声音”卖出了财路。录制的声音之所以能成为商品,是因为:
揭开货币的基本属性 产生
A.自然物品可以直接作为商品出售 B.它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C.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 D.它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2) 市场上销售的被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食品: A、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的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再具有正常的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国家已禁止销售
3) 老李首付10万元购买标价50万的房子,10年还本付息47万,这里的10万、50万、
47万分别执行了货币 ( )职能 . A.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D.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4)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即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5)课后作业
《企业管理报》载文指出,在注重产品质量方面,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可以作为一个范例。在松下电器公司,有一个产品陈列室,里面陈列的不是锦旗、奖状和本企业引以为自豪的各种新型产品,而是各种劣质品和次品。用公司人士的话说:“我们要让员工记住,这是本公司的耻辱,以便时时提醒他们,不要让这种耻辱再在自己的手里发生。”
运用商品的知识回答:日本商人重视产品质量这一特点,对我国的商品生产者有何启示?
6.教学反思
一堂有效的教学最关键的是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最重要的是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互动。
我的说课完毕,请评委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