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截了当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躯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要紧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旧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肃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样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旧: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刻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旧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害,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害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缘故。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关于HBV,那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能够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 、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能够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截了当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觉,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能够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要紧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的浓度专门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要紧经血液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紧密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觉,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时会造成比HBV更严峻的后果。 3〕艾滋病(AIDS):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日益严肃的职业性感染威逼。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100-104拷贝/ml,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比率为0.3%。美国疾病操纵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护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HIV,其中实验室技术人员19人。 〔2〕呼吸道、接触及节肢动物叮咬危害因素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专门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操作的任何疏忽、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补偿的缺失。常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肠道致病菌等。 3.防护措施

〔1〕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HBV、HCV、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明白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适应。

〔2〕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专门注意对损害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适应。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手机;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幸免手或皮肤直截了当接触,假设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幸免机械损害的发生。

〔3〕幸免锐器损害,熟练把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幸免刺伤。锐器损害后赶忙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

(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害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4〕重视手部清洁: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要紧媒介是污染的手。戴医用乳胶手套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专门好的爱护。乳胶手套尽管不能幸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害,但能够在专门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损害后,乳胶手套还能够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用一般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分钟可降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成效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92%,洗2分钟可去除97.8%。

〔5〕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专门重要,假设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洁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赶忙以肥皂和清水冲洗;假设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害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损害暴露后要赶忙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赶忙报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进行HBV、HCV、HIV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率的发生。

二、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确实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评估的范畴是科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火灾、自然灾难和噪音等进行风险评估。科室治理机构要统筹安排。 评估的结论要十分明确,包括危险程度极低的微生物。 能够依照实验室工作特点、仪器使用,打包评估。

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筑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时期性再评估。

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峻疫情时,应专门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紧急、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提供以下操作规范: 1. 防范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难 2. 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清除

3. 意外事故发生时的连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截了当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躯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jzb3115ai7b8vd538ce5nrap1rg8p00xj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