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课型:造型·表现 年级: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中的巨人和小矮人。
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
从不同角度观察意想不到的事物。
分别从巨人和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3、情感与态度:
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扩大想象的空间,增大奇思妙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切入点:利用小巨人图片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创新点和特色:从学生身边事物展开课堂教学,利用本班同学照片进行变大变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具准备:本班一位同学照片(课前做好变大的,变小的)、小巨人图片一张、音乐、画纸、油画棒或水彩笔、双头勾线笔等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
1、出示小巨人图片,师:今天有一位巨人来我们班了。 2、贴到黑板上问:是不是很大?看学生反映。师画出巨人周围物体以衬托出巨人的大。
3、师:是不是变大了?学生回答:是。师:巨人怎么
变大了?
4、师:同学们能不能把巨人变小?看学生反映。师画出巨人周围物体以衬托出巨人的小。
5、师:是不是变小了?学生回答:是。师:怎么一下子变小的?引导学生是利用的周围环境的变化(变大或变小周围事物)。
6、是不是很奇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意图分析: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基本动力,通过欣赏、互动等方式,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7、板书课题:《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8、师简述《巨人和小矮人》故事,问:假如有一天,你变大或变小了能为我们人类做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9、出示本班同学放大后的照片,看学生反应。 师:你们想不想变大?变大后会反生什么事情? 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意图分析:通过身边本班同学放大后的照片,激发学生想象欲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让学生在玩中求知,乐中求真。)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小组讨论:凶猛的老虎变成了小动物,我变成了巨人,会发生什么事情?
2、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和海滩小朋友的夸张的对比。
3、欣赏《巨人建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4、出示课件。本班同学变小后的照片。展开想象:自己变小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回答。
5、欣赏课件里面一系列变大或变小的有趣图片。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变大或变小。
6、欣赏学生作品 想一想,说一说:这些画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色彩、线条画得怎么样?
师小结:刚才那几幅画都采用了对比、夸张、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但人可以变成巨人或小矮人,动物同样可以变大或变小,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变大或变小)。作者的想象力丰富,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画面色彩鲜艳,颜色对比强烈。线条流畅。
(意图分析: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本环节设计通过欣赏画家和同龄人的一些作品,让学生去感受。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三、启发想象,小组创作
同学们现在肯定迫不及待的要去表现。那现在要求同学们异想天开,用线条、色彩画出你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奇特故事。
1、两人一组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后发生的故事,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3、师详细讲解变大或变小是因为周围的事物发生了变化。
4、巡回指导,学生创作中播放轻音乐。
(意图分析:本环节鼓励学生多种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过程,既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照顾到学生在表现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束缚,让学生可以更加放心大胆的进行记忆创作。)
五、作业展评 自由展评作品
1、师提问作品作者,让作者讲解本画的含义。 2、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意图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美术评价的基本目标。本环节设计以交流展示与师生共议的形式进行课堂评价。)
六、小结
想像是无处不在的,想象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