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创作动机决定,即作家想把作品写给哪一类读者看。其次由文本的选材和思想内涵决定。即文本的材料与思想内涵最贴近哪些人,从而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再次,由作品的文体特点决定,即哪类读者喜爱这种艺术形式。)文学接受的发生,实际上意味着文本中的隐含的读者开始向现实的读者转化。文学的发展并不在隐含的读者那,而是在现实的读者当中。
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填空、对话、兴味实即“再创造”,其根源在于主客体两方面。主体方面,读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必然要发挥它,与作品进行对话。客体方面,一是文学文本干枯的语言符号只有经过读者的想象、填空等再创造,才能还原成生动的形象画面。二是文学描述性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经过读者的填空、对话兴味,才能明晰与丰富起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怎样的春色、开了多少花、开到怎样的程度、院墙用什么建成、有怎样的高度、作者的感情、有怎样的审美意义)
6.文学接受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变异包括形象异变、情感异变、思想异变等。指作家写进作品的形象含义、思想与情感,在读者那里得到不完全符合原义的理解。文学接受中“变异”的根源主要在于读者个性化的期待视野。具体而言,读者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个人经历、欣赏能力等个体条件不与作者相同,理解到的东西就会有所不同。(《水浒传》中的忠君意识;《红楼梦》少年被宝黛游乐场景吸引,青年对其爱情纠葛引起激动,晚年对家事兴衰,世态炎凉发起共鸣;《白鲸》反映人与自然站在对立面之中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西方从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法出发,认为是三我的矛盾斗争以及本我无节制造成的可怕后果)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中的误解?
误解又称误读,就是读者做出与作品原义相悖的理解,又分为正误与反误。正误即读者的理解虽非作者原义,但却能在作品中找到根据,因而含有合理性,可以说是对作品的填空与补充。(《红楼梦》中了解到封建社会走向崩溃没落的趋势,但是曹雪芹在创作意图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误指穿凿附会的曲解。这是有害阅读的。误解的根源在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存在,即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因而常不可避免。我们提倡正误,反对反误。(“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因有个“清”字被认为是反清)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阅读中,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作品展开之间常呈现顺向相应与逆向遇挫两种情况。当作品情节、意境等的展开符合预测期待,即为顺向相应。这种情况中,由于文本没有超出读者的预测与期待,作品一般平庸而缺乏艺术魅力。与之相反的则是期待遇挫,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品艰涩或完全不适应读者的期待视野,读者无法介入,期待完全遇挫。这种情况中,作品价值无论如何,都难以实现;二是作品富有艺术创新与魅力,超乎读者的期待预测,造成期待部分遇挫。这种情况中,读者会因意想不到而略感不适,但接着会因其艺术魅力而振奋,会因丰富了期待视野而喜悦与满足。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遇挫),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可见,艺术魅力会带来期待遇挫,而部分期待遇挫有时(不是全部)可以反证作
品有艺术魅力。
第十六章
基本概念: 1.文学批评:即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2.伦理道德批评:又称道德批评,它以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伦理关系为规范,以善恶为基本范畴,着重对文学的道德意义进行阐释与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教化作用。特点有三:第一,它具有历史的长久性。第二,它使用的道德标准具有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多样性。第三,不同的评价结果具有差异性乃至对抗性。道德批评的不足在于往往只强调作品的道德内容,而忽略艺术的灵性与创造性。
3.社会历史批评:又称社会批评,它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一定社会历史所形成,文学是生活的再现,其价值主要在于社会认识功能与历史意义。其基本原则是,总是将作品与其产生的时代历史及作家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阐释与评价。社会批评源远流长,其理论奠基人是19世纪末的意大利人维柯,后来法国的丹纳提出了神族、环境、时代三元说,更确立了社会批评的地位。中国古时义理、辞章、考据批评也属于社会批评。
4.审美批评: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强调作品畅神、娱乐、动情等作用,往往联系作品对读者的美感程度品评其优劣高下,具有赏析式评价的性质。其特点有三:第一,它是一种情感评价,常着眼于作品情感的性质、强度及其对读者情感调动的程度。第二,它常具有超功利的性质,强调审美体验与静观。第三,它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强调形式是否完美和谐,形象是否生动独特。我国古代强调作品的滋味、神韵、意境、言外之意等,都包含审美批评的因素。
5.心理学批评:心理批评泛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进行的文学批评。它们共同的特征是:用现代心理学分析作品人物的心理,竭力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即作者的创作心理、意识和无意识,再转而对作品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技巧与语言符号做出解释。其派别之一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重在挖掘人物的性本能及其与作家的关系。格式塔心理批评侧重文学的整体完型结构的评价。
6.语言学批评:又称形式主义批评。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等派别。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作品的意图只需从其内部去寻找。语言的语境、语义、能指性、信息作用是构成形象、形成结构的重要因素,因而重在作品结构和语言的分析。
7.文化批评:现代意义的文化批评,是在审读文本的前提下,联系文学外部诸文化现象的批评,尤其是联系权力和文化关系的批评。它首先关注文化生产者的
话语权力,特别强调工人群众、平民大众、妇女和种族中的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力,注重当代文化、大众文化、被主流文化排斥的边缘文化和亚文化,如工人文化、女性文化、被压迫民族文化等等。而不象其他批评模式那样关注历史经典、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同时,文化批评所注重的文化对象,有消解主流文化、对抗文化霸权的指向。文化批评是一种泛文学的批评,即它的对象不局限于文学而是广泛的文化现象。它又是一种泛学科批评,即它的批评理论不局限于文学学科,而是多学科的理论并用。这一切,使得文化批评具有批判色彩、对话色彩和平民色彩,拓宽了不同话语的共存空间。
8.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析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及其大小的尺度与准绳,常包括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两个方面。
9.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这是文学批评标准的两个方面。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有所不同。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批评是一种意识形态评价。这一属性是由其对象的性质和自身效能决定的。 首先,从对象看,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文学作品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它决定了文学批评必须对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做出评价,从而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其次,从文学批评的效能看,第一,文学批评总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力求确定自己所属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权威性。第二,文学批评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文学现象的评价,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是社会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在文学领域的反映。第三,文学批评通过特定的价值取向造就自己所属的意识形态的文学新人和批评队伍。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对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反映生活),又体现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审美活动)。具体说来:第一,一切文学作品都应是审美的,因而就应用审美的观点去审视和评价。同时,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就应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它的根源,评价它的历史价值。第二,对一切作品的微观分析和评价,只有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准确把握。第三,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可以指导一切批评方法的运用,即对一部作品可以作伦理的、社会的、心理的、语言符号的批评,但都不能脱离批评对象的美学构成及其历史背景,更不能脱离批评者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两个方面。思想标准是用来衡量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具体而言,首先,运用思想标准,一要看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看作品的思想与理想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看其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
情感性。其次,用艺术标准,一看文体构成是否完美;二看形象创造是否鲜明生动;三看意蕴表现是否深刻。再次,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伦理批评又称道德批评,它以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伦理关系为规范,以善恶为基本范畴,着重对文学的道德意义进行阐释与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教化作用。特点有三:第一,它具有历史的长久性。第二,它使用的道德标准具有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多样性。第三,不同的评价结果具有差异性乃至对抗性。道德批评的不足在于往往只强调作品的道德内容,而忽略艺术的灵性与创造性。
4.立足中国社会历史语境,简述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答:现代意义的文化批评,是在审读文本的前提下,联系文学外部诸文化现象的批评,尤其是联系权力和文化关系的批评。它首先关注文化生产者的话语权力,特别强调工人群众、平民大众、妇女和种族中的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力,注重当代文化、大众文化、被主流文化排斥的边缘文化和亚文化,如工人文化、女性文化、被压迫民族文化等等。同时,文化批评所注重的文化对象,有消解主流文化、对抗文化霸权的指向。现代意义的文化批评,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究因原因:一是市场经济带来通俗读物、快餐文学、流行歌曲、卡通等的兴盛,使文学批评的视野不能再局限于正统的狭小圈子,而采取宏阔的文化视野。二是受西方文化研究与后现代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文学研究与批评接受了其中的有效成分,掀起文化批评热潮。三是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根底薄弱,易于盲目崇外和追求时髦,因而当作“前沿”对待而掀起的文化批评也是良莠混杂,在实践中有待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