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象征爱情),倒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与歧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宛转娥眉马前死”,用“娥眉”代杨贵妃)与典故。
(补充)10.抒情角色:指抒情作家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常见的抒情角色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抒情,即作者作为第一人称出现,作品中的?我?即作者。二是作者作为代言人,以他人的口气抒情。这是戏曲唱词的基本抒情形式,诗歌如李白的《春思》中:“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诗人代思妇抒情。这种作品中隐含的?我?是他人。三是作者作为叙事者,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抒情,即第三人称抒情。
思考问题: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抒情偏于表现作者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重在运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叙事重在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抒情与叙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地说,抒情偏重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重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偏重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感情,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例如;汪国真的诗: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你从话语里,弄清了我。而叙事诗则是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一件事进行叙述。
抒情性文学主要是主观的,内在的上,是诗人本人的表现。叙事类文学是一种客观的,外部的文学,它的主要内容是“事件”。 内容上的区别:抒情性作品是指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其中也可能有叙事因素。叙事性作品中也可能有抒情成分。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中国戏剧文学却以抒情写意为主,抒情性很强。作为审美话语形式,抒情性文学作品更加突出话语的可感性,使之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举例说明。 首先,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主要是突出了直接呈现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突出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即在抒情话语中,声音层被凸现出来,造成高低、快慢、长短等有规律的音响组织形式,直接象征着情感运动的形式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九个形象组合,加强了象征的力量;另外,在抒情话语中,画面不仅再现了事物的外表,而且转化为一种主观的、感受之中的色彩与形象,直接象征性地表现了感受过程。其次,抒情话语主要通过改变语言规范、复杂化、陌生化等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改变了“绿”的词性,丰富了其表现力。“红杏枝头春意闹”用“闹”形容春意,不合语言规范,显得陌生,但却突出了视角画面的动感。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作品中的一切描写景色的句子,读者都能从其中每一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却是作者的感情。
诗中之景,不是原本的自然景色,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例如,《鹊踏枝》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乱红)都被诗人人性化了,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有了灵性,自然表现情感。达到中国古典抒情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情景想生,情景交融。
中国画强调传神写意,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来构筑视觉形象。中国诗也采用这种方式创造画境。简化的构图方式,所暗示的意义却很丰富。
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诗人写景,意在言情。所以诗中的画面往往会比绘画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王维的《过积香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 咽”和“冷”都是作者主观感受,被赋予了情感经验,“化景物为情思”。通过感觉化,情感性的词义给写景赋予主观色彩,达到情景交融。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中之景,不是孤立的景,而是为了抒情而设立的,因而是被赋予了情感的景语;诗中之情也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景物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常包含在景物的描写中。可见,诗中总是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字面写的是景象,而内部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无限阔大的理解与景仰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就情趣盎然了。所以说诗中之情,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而是有景向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诗人的内心华东变化万千,细腻微妙,常借具体的景物描写,来
第十三章
基本概念:
1.文学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体话语特色,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就是作家作品的风采、格调、气韵等特点。)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可单独考察):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3.风格的构成:文学风格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其构成的要点包括: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2.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4.风格简分法:分风格为“刚”“柔”两类,宋词理论中称作“豪放”和“婉约”,近人多称作“阳刚”和“阴柔”。
5.文学的时代风格:又称风格的时代性,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风格,它是时代精神、审美要求在文学中的表现。历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以及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6.流派风格:指一个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思考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从形成的内在根据上来理解和风格的。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风格的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
2.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创作个性就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它是作家气质、性格、世界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综合因素的整体显示。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时代、民族、地域等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土壤。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东西。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主要表现在个性气质、人格精深、艺术情趣、审美追求、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创作主体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从作品中大致可以判断出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它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馆、审美趣味、艺术能力以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作家创作个性不同,那么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所以说风格即人。
3.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日常个性人皆有之,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机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却并非人尽有之,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东西,不是都会在作品中得到反映,也不是创作个性的特点,都与日常个性的特点直接相对应,只有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践和积累,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
4.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文学风格是以作家个性为主导,受创作对象的制约,在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其内涵包括:①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伏于作者的内心,当付诸于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结合的时候,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风格即人);题材本身会蕴含美学属性或意义,它会影响作品的风格,例如悲剧要求表现崇高,喜剧擅长幽默滑稽,正剧宜表现严肃庄重,用自己的风格去写,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又要在发挥精神个体性的同时遵循客观规律。③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体现在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以及恰当的文体,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富有个性的语言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5.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意思是说,使作品出现独特的风格是作家的最高追求)风格使作品显示出作家的个性光彩,以其独特性独树一帜,给读者以美感;它给文体的僵硬躯体注进了盎然生机,使其获得了艺术生命。所以,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富有个性的语言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因为一篇文章所表现出的风格,首先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文章体裁在语言运用、 技法表达等方面综合运用的效果。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使用语言、 结构、 行文章法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综合便构成文体的写作规范。 而按照某一文体的写作规范写出来的文章, 就带有某种文体的风格。 所以风格在文体中显得尤为重要,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创作时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也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这就是说,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风格,这种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必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风格。 题材对象方面的特点,体裁类别方面的要求,技巧形式方面的规则等客观因素,也都必须由成熟的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个性所把握、浸润、渗透、点化和整合,才能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
6.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对风格美有不同的选择。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但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沉着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
7.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文学的地域风格指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地域特色。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地域中,环境条件、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会有所不同,反映在文学中,就形成文学风格的地域性,即地域风格。地域风格与自然气候有联系,南方气候清新,大自然形象丰富,感情奔放,从气候中得到对美和爱的补偿。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但具有独立意志,尊重女性,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地域风格与社会环境也有关系,例《诗经》产生于黄河中
原地区,在经过儒家文化的洗礼后变成了正统文学的经典。《楚辞》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原文化,同时加入了楚文化,例如巫术和楚地风俗,属于南方文化系统。
(补充)8.文学风格除表现为作家作品的风格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和特征。
文学风格除了表现为作品风格、作家风格外,还表现为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等。流派风格指同一流派作家作品表现出来的一致性特征,它是该流派作家共同性格特征与艺术趣味的表现。时代风格指一个时代的许多作家作品表现出的带有时代特点的共同特征;它是时代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民族风格是同一民族的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它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特色的表现。
第十四章
基本概念:
1.文学消费:广义的文学消费指读者的阅读,传统称作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指商品经济时代以来,文学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人们对它的购买、收藏、赠送、阅读欣赏等活动。主要仍指阅读
2.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和流通。(严格地说,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和文学作品传播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它是沟通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接受者的桥梁。)
3.大众传播媒介:指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包括书籍、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电脑等。
4.文化市场:有广狭二义。狭义文化市场指为实现文化商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费而设定的场所,如书店书市、剧场影院、歌舞厅、录像放映厅等。广义文化市场指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作为整个商品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要按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运作,又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市场在文化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5.高雅文学:又称纯文学、严肃文学。指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它服务于文学修养较高的社会阶层。特点是内容深广,艺术精美,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6.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指通俗、浅近、流行的文学。特点是内容浅近,形式通俗,适宜于消遣娱乐。多服务于文学层次较低的普通大众。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具有赢利性与商业价值。
7.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主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作品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