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 一、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3 二、plc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 4 (一)Plc控制系统的组成 ................................................................ 4 1、硬件部分 .................................................................................. 4 2、软件部分 .................................................................................. 4 (二)Plc系统设计步骤 .................................................................... 4 (三)Plc系统设计方法 .................................................................... 5 1、经验设计法 .............................................................................. 6 2、顺序功能图设计法 .................................................................. 6 3、逻辑流程图设计法 .................................................................. 7 三、剥线机系统控制设计 ........................................................................ 7 (三)剥线机软件系统设计 .................................................................. 12 五、参考文献........................................................................................... 16
摘要
本论文以作者基于PLC的剥线机控制系统项目为背景,从PLC控制系统设计的角度,探讨PLC控制技术的应用,完成了如下几项工作: (1)综述了基于PLC的剥线机控制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 (2)探讨了广泛适用的基于PLC的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从PLC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了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4)完成了基于PLC的剥线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一、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目前,国内研制这种产品的厂家都集中在沿海和广东等地,以两种发展趋势为主:一种是面向精度要求不高的低端用户,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配以机械刀具的剥线机,这种系统设计成本较低,一般精度不高,如东莞荣富电子机械设备厂生产的RF-200全自动电脑裁线剥皮机,浙江君权自动化设备总厂生产的ZDBX-2通用型电脑剥线机等;另一种是面向精度要求高的高端用户,一般采用PLC或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上比较先进的激光技术,具有可精确控制剥线长度、不损坏铜芯、剥线速度快、废品率低等特点,但开发成本高,设备贵,如深圳市光大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GD-C02-B30/55型激光剥线机,广东省三工激光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B系列激光剥线机等。在国外,亚洲地区的厂家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如印度的Machine makers r. s.公司生产的CTSS 32型裁线剥皮机,马来西亚的Kawa公司生产的KM-702N型数字剥线机等。而欧美等地的厂家对剥线机的研制以高端产品为主,对剥线机的性能、精度要求更高,机器更加智能化,如美国的Thomas Net公司生产的UniStrip2600型智能剥线机,德国的Kodera公司生产的C373型高性能剥线机等。
基于以上现状,提出了以高性能、稳定、可靠及高性价比的PLC设备作为剥线机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通过定位准确的步进电机控制切刀的运动,它综合了以上两种系统的优点,既能降低系统成本,又能保证精度,适合多种用户的需求。预期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将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