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_科学_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 学科 类型 学案主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重点: 难点 难点: 学生活动 胡佳男 科学 学生姓名 年级 七年级 上课日期 教材版本 本人课时统计 沈宝莲 浙教版 第( )课时 共( )课时 授课时段 知识讲解□: 考题讲解□: 班主任 第三章阳光复习提纲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态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能。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2、宇宙中的恒星都和太阳一样都是能自行发光的天体,但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宇宙中的所有恒星,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点光源。因地球离太阳很远,又远比太阳小,所以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地球表面垂直于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几乎是相同的。 3、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的,这就是为什么离点光源越远的被照面上看起来越暗的道理。 4、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表面深色的物体比表面浅色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5、要实验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收辐射热的关系。 实验器材: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锥形瓶二只(其中一只用墨汁涂黑)、相同的温度计两支、教学过程 单空橡皮塞二只,水。 1)此实验中还需控制哪些量相同?答:两个锥形瓶中加入水的质量、水的初温、放在同样的地点(如果用灯泡照射,须控制灯泡离两个锥形瓶的距离要一样)、照射一样的时间。 (2)实验现象是:涂黑的锥形瓶中的水温升得快。 (3)实验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表面深色的物体比表面浅色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6、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请判断下列哪些是光源?(填序号)③④⑤⑨⑩ ①光亮的猫眼 ②晶莹剔透的水珠 ③眩目的灯光 ④发光的萤火虫 ⑤奥运会点燃的火炬 ⑥璀璨夺目的钻石 ⑦正在播放影片的电影屏幕 ⑧金灿灿的奖杯 ⑨织女星 ⑩发出生物荧光的深海鱼类 7、象火炬这样由于高温而发光,是热光源。另一类,在发光是温度并不高,如日光灯,是冷光源。还有些昆虫和海洋生物能自行发光,如萤火虫、乌贼等,这是由于它们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8、人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能其他光源的光反射出来。月球本身并不发光,人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在反射太阳光。 9、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0、请解释路灯下人影子的形成原理?当人远离路灯时人影会怎样变化? 答: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射到人的身上时被人的身体挡住了,所以在地上会留下阴影。当人远离路灯时,人的影子会变长。 11、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小空成像、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 12、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通常用一条有方向的射线来表示假想的光线。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5813、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千米/秒,又等于3×10米/秒;光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13、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0千米,称为1个天文单位,光从太阳发出投射到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解: t=s/v=×10千米/3×10千米/秒=500秒=8分20秒 14、白天,在茂密的森林中的地面上,常能见到一些圆形的光斑,那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产生的像。 取一长硬纸板,中间扎一个小孔,拿在手里放在阳光下离地约1米的地方,并使它与地面平行,观察地面,可以见到一个圆形的光斑。 当把小孔变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任意形状时,光斑始终是圆形的。那是因为太阳是一个球体,所以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始终是圆的。这里所说的现象是小孔成像的现象,这个像是倒立的,像随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请在下图中画出该物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5、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有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16、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经棱镜后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橙光次之……紫光偏折程度最大,这样就把各色光分离开来,形成色散现象。 17、你能解释绚丽多彩的雨后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雨后由于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呈一定角度的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后,发生了光的色散,产生了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色散光,这就是所谓的雨后彩虹。 18、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下列色光中属于单色光①②,是属于复色光的是③④ ①白炽灯灯光 ②烛光 ③红光 ④绿光 19、阳光经棱镜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形成各色光按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形成的光谱叫可见光谱。太阳光除了可见光谱外,还存在大量的不可见辐射,在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红外线,在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射线叫紫外线。 20、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区。 21、雨后彩虹从外到内色光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2、植物的生长依赖于可见光谱部分,促使叶绿素的形成主要依靠吸收红光和蓝光的能量,叶绿素形成后,由于它不吸收绿光,所以植物颜色呈绿色。 23、红外线的作用主要是热作用。红外线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植物的温度,加速叶片的蒸腾作用,加快植物的生长。人们制成红外线灯、红外线取暖器,主要用于加热、取暖、烘烤等。 85824、人们利用紫外线能杀菌消毒制成紫外线灭菌灯,利用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制成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发出的光能吸引某些昆虫制成紫外诱蝇灯。但过多的紫外线对植物有害,对人特别是人的皮肤有害。 25、我国藏族同胞的皮肤为什么比较黝黑?攀登珠峰的勇士们为什么要把脸部的裸露部分用口罩、帽子、墨镜等物体藏得严严实实? 答:因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大。由于长期以来形成遗传基因,使得藏族同胞有黝黑的皮肤能够抵御较强的紫外线,不使皮肤受到伤害。攀登珠峰的勇士们把脸部的裸露部分用口罩、帽子、墨镜等物体藏得严严实实,主要是为了防止裸露的皮肤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 26、透明体的颜色是有它透过的光的颜色来决定的。各种色光都不能透过的透明体呈黑色,任何色光都能透过的透明体的颜色是无色的,通常空气、水等都是无色透明的。 27、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色光都不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黑色,任何色光都能反射的物体颜色是白色的。混合颜料的颜色是由组成它的颜料共同反射的色光决定。 28、红光照在白纸上呈红颜色。绿光照在黑纸上呈黑颜色。红光照在绿纸上呈黑颜色。 29、种着花卉苗木的温室,把玻璃的颜色换成绿色,植物能生长的好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绿色玻璃只允许绿光透过而吸收其他色光,但绿色植物要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所以植物将没有光可以吸收,那么植物就死了。 课后作业 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照常完成□ 提前完成□ 延后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接受程度: 5 4 3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的课堂表现:很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积极□ 不积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上次作业完成情况: 优□ 良□ 中□ 差□ 存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成长记录 学管师( 班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 教学组长审批 教学主任审批 签字时间
华师大新版科学七下第三单元阳光讲义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