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题汇总
单项选择题
单选题强化练习一
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技术
【答案】C。讲师解析:略。
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 1856 B.1860 C.1862 D.1866
【答案】C。讲师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3.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 A.优等生 B.后进生 C.全体学生 D.中等生
【答案】C。讲师解析:略。 4.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答案】A。讲师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 人。”这体现了(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论 D.内发论
【答案】B。讲师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华生,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6.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答案】B。讲师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7.强迫症的矫正方法是( ) A.行为疗法 B.森田疗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法
【答案】B。讲师解析:矫正强迫症的方法是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
8.逆反心理出现在( )阶段。 A.中学 B.小学 C.幼儿 D.大学
【答案】A。讲师解析:逆反心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父母或教师等成人遇事“爱唠叨”,说话过头,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结伴的时候。
9.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个别活动 C.小组活动 D.学科活动
【答案】C。讲师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10.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 A.行为疗法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A。讲师解析: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
单选题强化练习二
1.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 A.人格型和行为型
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 C.行为型和情绪型 D.情绪型和人格型
【答案】B。讲师解析: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倾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倾性问题行为。奎伊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三种类型。
2.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答案】D。讲师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3.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讲师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标志。 4.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A。讲师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C。讲师解析:略。
6.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地关注( ) A.教师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答案】C。讲师解析: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其中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熟的最主要标志。
7.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A.丘脑情绪理论
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 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答案】C。讲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丹麦生理学家朗格于1885年也提出了同样的解释,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后人把他们的理论称为詹姆士一朗格的机体知觉理论。
8.下列关于教育形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可将教育划分为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 B.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不同,可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C.近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D.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受到的教育 【答案】C。讲师解析:近现代社会教育包括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其中,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9.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答案】B。讲师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
10.(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 B.实验法 C.发现法 D.参观法
【答案】C。讲师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发现法的概念。
辨析题
辨析题强化练习一
1.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2.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例如,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这对于缺乏动物解剖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
3.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4.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统一。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德的完整面貌。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协调发展。
辨析题强化练习二
1.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答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
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②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性;③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④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⑤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4.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2)根据l988年、l994年和l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3)因此,德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简答题
简答题强化练习一
1.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有:
(1)知识;(2)社会;(3)学生;(4)科学和教育的发展;(5)政治、文化与哲学。 2.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 【参考答案】
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3.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参考答案】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完整版)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练习题含选择、简单、材料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