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初中 孙红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5).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 “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引入课题) 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 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物质是由我们肉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教材P49“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培养学生观察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A烧杯中无变化,说明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对比实验的意义。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演示实验】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2.试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A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B烧杯中的氨分子进入到了A烧杯中。 思考,得出结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思考,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问题5】请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6】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21-26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力。 观察,发现实验结果【演示实验】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 【问题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分子有什么基本特征? 思考,总结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教师总结并板书】 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且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学生整理,记录。 运动越快; 2.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3.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竟然不是10050mL”。 通过实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条理。 (三)、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思考,交流表达。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3.为什么物质可以由固态→液态→气态? 4.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会上升? 一是进一步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二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和原子》教后反思

在分子和原子教学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我将这个课题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只讲分子,原子的知识第二课时再学习。

分子这一节是学生由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也是解决化学教学难点——对宏观的现象进行微观解释的关键,但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处理不当会削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首先通过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分析思考入手,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实验和科学事实及图片说明分子真实存在并总是不断运动,紧接着:通过氨水分子运动的实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分子确实在不断运动。创设承上启下的问题情景,通过演示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不同实验,引出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再通过科学数据让学生想象、分析讨论,最后清晰的认识到分子体积小、质量小。再者 “1+1是否一定等于2”这个问题的提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它已经打破了数学上的简单加和运算。 由于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学生难以理解,不能准确分析,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操作简单、可见度强的宏观模拟实验——黄豆与小米的混合,通过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微观粒子间是有间隔的,使这一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注重了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用品来完成实验,使课堂力求生活化、自然化,让学生自主设计成为学习主人,让学生转化思想——做探究、做实验,不一定进实验室,生活才是一个大课堂。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生活例子(如“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比晾在屋檐下干得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且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我也感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为老师减轻了负担,对于学生理解微观、抽象的知识是非常有益的,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最后,习题的布置我力求来源于生活,使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分子性质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初中孙红霞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4).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jjap639zz1x2cx44e354ncj33s2bw019s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