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九) 城市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大伦敦都市区是英国最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城。大伦敦都市区划分为内伦敦和外伦敦,下图示意大伦敦都市区1811年~2011年间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时间段大伦敦都市区的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1861年~1871年 C.1971年~1981年
B.1931年~1941年 D.1991年~2001年
2.1861年~1961年的近100年间,大伦敦都市区的城市化阶段处于( ) A.城市化起步 C.郊区城市化
B.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3.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农村人口的迁入 C.当地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D.青壮年国际移民迁入
1.B 2.C 3.D [第1题,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会达到一个最高值。读图可知,大伦敦都市区自1811年之后人口增长率长期为正值,直至1939年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此后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大约1991年以来人口又呈现出正增长态势。第2题,读图可知,1861年~1961年,大伦敦都市区整体上经历了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的过程,外伦敦的人口增速快于内伦敦核心区,说明人口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不断扩散,即此阶段为郊区城市化过程。1961年~1991年,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均呈负增长,此时应处于逆城市化阶段。1991年以后大伦敦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第3题,1991年~2011年,大伦敦都市区人口重现正增长,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国际移民的迁入,国际迁入人口多为年轻的成年人,直接造成了伦敦人口的高出
生率。]
(2019·河南洛阳一模)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 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图,完成4~6题。
4.甲、乙、丙依次表示( ) A.美国、日本、德国 C.日本、德国、美国 5.图示三个国家中( ) A.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目前德国城市化水平最高 C.美国城市化起步最早 D.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
6.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的明显优点是( ) A.城市数量少 C.“大城市病”不严重
B.城市间竞争小 D.城市功能区多 B.美国、德国、日本 D.德国、美国、日本
4.B 5.D 6.C [第4题,德国城市化起步早,初期城市化水平最高,乙是德国。日本城市化速度快,三国中城市化发展最快,丙是日本,甲是美国。甲、乙、丙依次表示美国、德国、日本。第5题,图示三个国家中美国、德国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项错误;根据图示曲线,目前日本城市化水平最高,B项错误;德国城市化起步最早,C项错误;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D项正确。第6题,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是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明显优点是“大城市病”不严重,C项正确;城市规模小,城市数量多,A项错误;城市间竞争多,B项错误;城市规模小,城市功能区少,D项错误。]
(2019·广东模拟)2018年5月北京市研究建设全程无红绿灯的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计划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规划了两条线路(如图)。读图完成7~9题。
7.推测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位于( ) A.中心商务区内 C.行政文化区内
B.市区与郊区之间 D.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
8.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满足通勤需求 C.缓解市区拥堵
B.减少交通事故 D.方便休闲观光
9.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二的优势在于( ) A.沿线绿化带多,穿越路网少 B.途经商业区,便于人们购物 C.造价更低,可利用已有车道 D.经过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
7.B 8.A 9.D [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大型社区回龙观公交服务不便捷,说明位于城市郊区,因此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市区和郊区。第8题,由材料“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可知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区和郊区的通勤需要。第9题,据图可知,线路二经过的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
(2019·福建泉州模拟)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如下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建设“绿波带”能( )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B.增加城市车流量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11.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
10.C 11.B [第10题,建设“绿波带”能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C项正确;建设“绿波带”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不能解决,A项错误;不能增加城市车流量,B项错误;交通事故发生有多种原因,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作用不大,D项错误。第11题,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项正确;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项错误;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项错误;小城市郊区的车流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是最适宜道路,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9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9分)
(3)针对北京市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10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
答案 (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13.(2019·安徽合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历史上,嘉兴城市形态规整封闭,发展缓慢,自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城市沿铁路迅速延伸,主要在铁路西北一侧发展。本世纪初,嘉兴市政府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把原先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嘉兴市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