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5·12汶川地震后灾区人民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对策
作者:尹晨祖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
[摘 要]地震是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今年的5·12汶川8.0级大地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不但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本文就这次地震给灾区人民产生的心理危机来谈论心理危机的产生、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关键词]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作者简介:尹晨祖,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河池学院讲师。
众所周知,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今年的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波及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多个省市。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6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5人遇难,374174人受伤,失踪18457人,紧急转移安置1514.68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54.7565万人。作为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除了身体的创伤之外,心灵同样经受了一次巨大的浩劫。
随着我国救灾理念的更新、救灾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加强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全方位地救助灾民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正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灾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笔者对遇难的灾区人民深感悲痛,作为心理学教育工作者,更是要关心灾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问题,针对灾区人民灾后的心理危机现象,本文从专业的角度谈论地震灾后心理危机的产生、危机干预的必要性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一、灾后心理危机的产生
心理危机(mental crisis)是指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1]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机体对一定的内外刺激必定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即遵循“S(刺激)R(反应)”这样一种心理行为模式。在紧急状态(即各种突如其来和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