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刘晓玲
【摘 要】本文在分析审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案例教学的意义,归纳总结了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应用的难点与对策,特别强调了非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的变式模型。 【期刊名称】会计师
【年(卷),期】2024(000)021 【总页数】2
【关键词】翻转课堂;审计;案例教学;变式模型
审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专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财经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大学教育阶段,审计学的教学效果在所有的财务管理类、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几乎是最低的。学生普遍反映审计学难学、抽象,教师反映审计学难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低。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审计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引入案例教学,不仅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而且具有逻辑的可行性。由于审计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加之审计术语、理论晦涩,案例教学被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重视。但案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表明,学生对审计案例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的仅占12%,审计案例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审计案例教学设计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审计学的内容比较多,如果课堂安排案例讨论,就会挤压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间,审计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案例讨论在时间上产生冲突。其次,审计学的知识点琐碎,而审计案例大多是综合性的,并不能对应的运用在相关的审计知识讲授中,不能化解学生知识点掌握困难的局面。最后,审计案例的综合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当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时,审计案例讨论容易冷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适合教学的审计案例匮乏
纵观当下的审计教育,案例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案例要么选自国外,来自国外的案例情节冗长,脱离中国实情;要么选自国内,选自国内的案例中,有的只是设计者有意安排的错误会计账务处理,让学员进行审计调整,审计案例蜕变为会计实务,缺乏真实性和吸引力;有的是先虚构一个背景资料,然后完全按照审计实务的步骤编写,明显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而来自资本市场审计失败的案例也因时过境迁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三)审计案例的教学方法不当
首先,传统的审计案例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堂,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基本做法是:教师课堂上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评价。一个完整呈现审计过程的案例,需要学生阅读五六千字的资料,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使学生完整的了解案例背景、审计过程。这种做法基本上是教师在介绍和讲解案例,少有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属于依托案例的灌输式教学,存在费时、无法让
学生充分查阅资料、无法深入思考、相互讨论较少等问题,案例教学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借助新媒体的巨大优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势而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学习新课程视频的基础上,在课内参与问题讨论,达到对课程内容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案例教学的意义
将翻转课堂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试图解决审计课程教与学所面临的困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是“问题前导-观看视频-课前检测-课中讨论”,实质是一个“问题催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主线不单单是知识形成的过程,更是一个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翻转课堂有效的弥补了审计课堂案例展现不足、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充分消化案例的内容、不能有效的参与谈论、知识点掌握困难与实践应用较为生疏的局面,创新了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被动接受-反复记忆-统一考试”,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翻转课堂翻转了教与学的地位、翻转了师与生的角色、翻转了学习的时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这一课堂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