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免费下载的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求。

3、 区别: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

环境的外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

(三) 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

1、 气质是性格的基础,但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2、 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而性格的特点又可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 (三)性格的特征结构

1、 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待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态度特征

2、 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为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

3、 性格的情绪特征:分为四个方面(1)强度特征;(2)稳定性特征;(3)持久性特征;(4)主导心

境特征

4、 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的类型

1、 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 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内部、外部 3、 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

4、 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伦期?妮蒂雅《性格分析类》一书中的分类):活泼型

(多血质)、力量型(胆汁质)、完善型(粘液质)、和平型(抑郁质) (五)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 1、 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

(1) 自我广延能力 (2) 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 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 (4) 表象上具有现实性知觉 (5) 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 (6) 具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2、 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 3、 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 4、 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 四、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二)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 (三)能力的结构:

1、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能力二因素结构学说: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2、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登提出了群因素结构学说:计算、词的流畅性、言语意义、记忆、推理、空间

知觉和知觉速度。

3、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能力的“智慧结构”学说,他认为:能力是由三个变项构成的,第一

个变项是操作,第二个变项是材料内容,第三个变项是成品。 4、 我国学者从三个角度对能力结构进行分类

(1) 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Page 6 of 32 欢迎加入自考行政管理之家 小小~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2) 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3) 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1、 能力的类型差异

2、 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天才 3、 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五)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尽其才 2、 在招聘人员时,注意职业对能力要求的阈限性,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 3、 在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类型差异的互补性,以发挥团体的协作作用 4、 在人员培训时,注意处理好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以提高培训效果

=============================================================================

第四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

一、知觉的一般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二)知觉的过程: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四) 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1、 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

2、 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 (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 客观因素

(1)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 对象的组合

2、主观因素

(1) 需要和动机 (2) 兴趣和爱好 (3) 个性特征 (4) 过去经验 (5)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二、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一)社会知觉的本质:人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 对个人的知觉:是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二是知觉的组织结构。

2、 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进入知觉过程。如彼此

之间接近的程度、交往的多少,彼此相似。

Page 7 of 32 欢迎加入自考行政管理之家 小小~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3、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

模式。

(三)社会知觉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克服消极的方面:

(1) 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个印象就下判断。

(2) 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的印象。

(3)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 2、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

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3、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则是指

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4、 定型效应: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 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三、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

(一)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

(二)归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心理活动的归因;(2)行为的归因;(3)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五) 归因的模式

情境归因(外因):如运气、任务的难易等 个人倾向归因(内因):如态度,努力等

(四)归因偏差及其克服

常见的偏差: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努力(内因、不稳定因素) 任务难度 (外因、稳定因素) 机遇(外因、不稳定因素)

3、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 能力(内因、稳定因素)

前后的一贯性 差异性

归结为以下因素 普遍性

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

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 知觉对象的特点 1、 海德的两归因模式

归因偏差的克服:1、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 2、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

Page 8 of 32 欢迎加入自考行政管理之家 小小~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

3、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因

素(能力)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自我知觉、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

(一)所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二)观察别人的行为与观察自己的行为的区别:

1、 观察自己行为时所掌握的信息要比观察别人时更多 2、 对自己行为的知觉比知觉别人的行为更熟悉

3、 在自我知觉时,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而在知觉别人时自己是观察者,别人是被观察者。 (三)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1、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离开社会知觉,就不存在自我知觉 2、 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对社会知觉具有影响作用。

(六) 自我意识: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

他人的关系。

(七) 自我意识构成: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八) 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

1、 自我意识是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2、 但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对自我知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九)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

(十) 自我管理的内容:自我思想管理、自我心理管理(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行为

管理。

(十一)

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关系)

1、 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 2、 自我意识决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 3、 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性。 =============================================================================

第五章 价值观与态度

一、价值观及其作用

(一)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二)价值观的分类及特点

1、阿尔波特:(1)理论的:强调通过理论性的批判的方法探求真理。

(2)经济的:强调功用性的实用性

(3)惟美的:强调形式与和谐

(4)社会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信任 (5)政治的:强调权力的获取和影响力

(6)宗教的:强调经验的一致性及了解宇宙本身。

2、格雷夫斯:(1)反应型

Page 9 of 32 欢迎加入自考行政管理之家 小小~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2)宗法型 (3)自我中心型 (4)坚持己见型 (5)玩弄权术型 (6)社交中心型 (7)存在主义型

(三)价值观的作用与应用

1、 价值观的作用是指价值观对于指导个人的价值活动,调节和控制人们的情绪、兴趣、意志和态度

的功能。

2、 价值观的作用可分为四种:(1)动力作用;(2)标准作用[核心];(3)定向作用;(4)定向作用 3、 价值观的应用

?????????????

二、态度及其作用 (一)态度的概念与构成

1、 态度:是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2、 态度的构成:认知要素;评价要素;情感要素;意向要素 3、 四个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1) 认识是态度的基础 (2) 评价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 (3) 意向是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

(二)态度的特性: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三)态度的作用:

1、 态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的影响 2、 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1) 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2) 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3、 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4、 态度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度的影响 三、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 (一)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1、 社会环境因素 2、 团体因素 3、 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4、 个体人格因素 (二)态度改变理论及应用

1、 参与改变理论及应用(勒温) 2、 认知失调理论及应用(费斯汀格)

消除认知失调的方法主要有:

(1) 在认知失调的两个因素中,选择改变其中一个,使失调趋于协调 (2) 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系统。

Page 10 of 32 欢迎加入自考行政管理之家 小小~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免费下载的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求。3、区别: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三)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1、气质是性格的基础,但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2、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jav796xsf7yqpo85n9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