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题 小二 黑体
学院及姓名 四号 仿宋居中 空两格 目录 二号 黑体 居中 目录下内容 小四 宋体 摘要 四号 黑体
摘要下内容 四号 仿宋 关键词 四号 黑体 正文 四号 宋体
2010年文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课题
学院:文学院 姓名:刘丽莎 学号:0701012012
目录:
一、总体现状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原因分析
四、当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五、加强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
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习问题 心理偏差
谁来关心他们——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报告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
Word完美格式
. .
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走访8名留守儿童家庭。问卷调查选取的样本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学校的在读学生,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8岁之间。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全部是留守儿童。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居多;家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占相当比重;独生子女家庭也有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分布在低年级。对淮阴区宋集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些情况也是极其严重的,现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乡2280人儿童中,有567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乡儿童的25%;其中女童有272人,占所有留守儿童的48%。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30人,占留守儿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86人,占留守儿童的15%;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 70 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Word完美格式
. .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做了一个专项调查。在崔海村留守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6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7人;中学35人,小学31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的测试对象。
这一专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其
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33.4%,重度达到18.9%。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在对曹桥小学近200名留守学生的智力测试和文化知识检测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身心发育健康状况不良的人数占总数的80%。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较差。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
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如果留守儿童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
(2)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好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
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
(3)性格有明显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
Word完美格式
. .
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4)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亲对留在家乡的子
女要求过低,很多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再加上多数农民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中小学对于留守儿童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使得这些孩子缺乏教育和约束,他(她)们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这些留守儿童道德准则下降,常常干出一些有悖于基本道德规范的事情来。如有的打群架、偷盗、虐待老人等等。
(5)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极大地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助,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儿童,新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儿童进行管束,儿童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
Word完美格式
. .
第二,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形成了断层。据曹桥回民小学调查,这个只有400名学生的小学,有三分之二的是留守儿童。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直接关照,老师难管难教,造成儿童性格放纵,活动无拘束,生活无规律,很多学生怕学厌学,学习成绩很差。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农村中学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由于现行教材都是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再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寄宿制学校较少,办学条件较差,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健康成长,形成知识的匮乏和人格的扭曲。
第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由于社会监管不力,存在着许多不良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等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致使他们误入歧途,抱憾终身。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农村村乡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加上在一些偏僻和落后的乡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落后,有的连电视机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文化站、图书室,单调枯燥的生活使得儿童在成长发育阶段物质文化生活匮乏。在有的农村,由于某些宗法观念的影响,儿童受到歧视和排斥,使得儿童的权益的不的有效的保护,一旦发生问题没有任何的保障措施。
四、当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近些年来,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围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结合各地的实际,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又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如赣州市于都县在推行“留守孩关爱工程”过程中形成的“三知(即要求教师清楚地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儿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方式)、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多家访)、三沟通(即要求中小学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和校外“一组(组建校外学习小组)、一员(聘请校外义务辅导员)、一中心(创办托管中心)”机制,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作为加强和改进未
Word完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