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含12套中考模拟卷)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燃料燃烧 C.橙汁榨汁 D.品红扩散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橙汁榨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品红扩散过程中只是微粒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B.将废旧电池掩埋到土壤里 C.在外面吃饭,使用一次性碗筷

D.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答案】A

【解析】A、焚烧秸秆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通过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可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正确;B、废旧电池掩埋到土壤里,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错误; C、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要砍掉大量树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错误;D、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错误。故选A。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引燃酒精灯

C.【答案】C

滴加液体 D.取固体药品

【解析】

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错误;B、切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错误;C、滴加液体时,滴管悬空放置,正确;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故选C。

点睛:量筒使用注意事项有: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2.量液时,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3.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4.如下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是非金属元素 B.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错误;D、由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点睛: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的pH可能是 A.5 B.9 C.12 D.1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酚酞试液在碱中变红,在酸或中性溶液中无色,故答案是A. 考点:考查酚酞试液的性质。

6.2024年3月15日,央视曝光了另一种“瘦肉精”,其中添加了“人用西药”,如硫酸新霉素C23H48N6O17S。下列关于硫酸新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硫酸新霉素属于氧化物 B.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17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1g硫酸新霉素中含有6个氮原子 【答案】C

【解析】A、氧化物中只能含有两种元素,而硫酸新霉素C23H18N6O17S中含有五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硫酸新霉素C23H18N6O17S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8):(16×17)=3:17,错误;C、硫酸新霉素C23H18N6O17S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1×48):(14×6):(16×17):32=276:48:84:27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D、由硫酸新霉素C23H18N6O17S的化学式可知,每个硫酸新霉素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错误。故选C。

7.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自来水厂将带有病菌的天然水经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其中最关键的水处理环节是( )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杀菌 【答案】D

【解析】A、沉降是除去较大颗粒,不能杀死细菌;B、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杀死细菌;C、吸附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不能杀死细菌;D、自来水厂将带有病菌的天然水经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是通入氯气消毒可以杀死细菌。故选D。

点睛: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过滤、吸附、消毒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 8.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SO3+2NaOH=Na2SO4+H2O B.CaO+2HCl=CaCl2+H2O C.2NaOH+H2SO4=Na2SO4+2H2O D.Cu(OH)2【答案】C

【解析】A、SO3+2NaOH=Na2SO4+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B、CaO+2HCl=CaCl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C、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正确;D、Cu(OH)2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错误。故选C。

点睛: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9.“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微粒间有空隙 C.微粒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答案】D

CuO+H2O,该反应

CuO+H2O

(含12套中考模拟卷)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2024年中考化学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燃料燃烧C.橙汁榨汁D.品红扩散【答案】B【解析】【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j4ez4yhil8uhsm07tfq670et7c26i0176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