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主持人对专访语境的营造
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专访,是由记者专访演变发展来的,是指节目主持人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现在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访谈”。主持人专访的风格是新闻纪实性的,分为事实性专访、意见性专访、人物性专访。主持人专访同样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专访语境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在谈话中的心理状态和氛围。平等真诚的心理状态、和谐融洽的气氛,是访谈得以成功的保证。虽然和谐积极的语境与访谈对象的性格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但好的氛围主要应该由主持人来营造。 一、摆正自己位置
1.尊重、理解、真诚、平等是主持人专访中处理好与专访对象关系的基本原则。访谈对象也在观察和感受着主持人,瞬间的直觉和判断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一方面涉及到主持人一贯的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气质修养,在谈话中这些往往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扮演”的。热情诚恳、谦虚礼让、善解人意,神态自信自重、开朗平和、落落大方,都会给对方以好感,从心里愿意接受采访;另一方面,主持人又需要适当地调节心理,因为对专访对象不一定熟悉,对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不了解,这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普通人不居高临下,不俯视;对身居高位者不攀附奉迎,不仰视。
2.以访谈对象的谈话为主。受众关注主持人专访主要是为听到访谈对象意见,因此,主持人要以访谈对象为主,而不宜与之“平分秋色,”更不能“喧宾夺主”,主持人的主导作用――引导谈话范围和方向、控制节奏和时间,这是潜在的,不是表面化的。无论事实性的专访、意见性专访,还是人物专访,我们都很在意访谈对象的选择,要求是能够提供真实情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能对受众打开思路、接近真理、积极生活有所启迪的人,同时也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受众主要是想听听访谈对象的真知灼见,主持人切不可无视受众的收听心理,本末倒置地以显示自己的“对话资格”为目的而大谈特谈,如果这样就大错特错了。事前充分的准备获得“对话资格”,一是为了让访谈对象接受自己、信任自己、感到有共同语言,有谈话基础和兴趣。二是为了自己能把握和控制话题,使专访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而绝不是抬高自己的“身价”、加重自己的分量。 3.主持人应自信、清醒、实事求是。专访中的主持人应该抱着探讨心理、求实心理和求新心理,面对政要高官或各路精英不能自卑;面对普通平民不能冷漠傲慢。正如一位主持人说的:“不用招数刁难人,而是用钥匙把对方的内心打开。”这就是主持人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正是处理与访谈对象关系的绝好写照。 二、主持人要会放松自己、调动对方
要克服双方的紧张情绪,除了必须对专访内容做尽可能充分的准备,排除杂念外,主持人还要有一些技巧和经验来放松自己
和对方。一是要善于运用多种人际吸引因素,消除对方可能有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人际关系学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地域、民族、年龄、知识、兴趣、观点、理想等相似或相近的因素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二是得体的幽默或玩笑常能使过于严肃的气氛发生奇妙的变化。上海著名主持人叶惠贤在1990年春天曾访问过日本大阪市市长西尾正也。当时助理悄悄对他说:“市长苟言谈,你们可以先随便和他聊聊,再触及正题”。这时,市长正好走进办公室,叶惠贤灵机一动,迎上去说:“没到日本就听说大阪人走路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到了大阪果然如此。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今天看到市长走的几步路,就知道原因所在了”。市长大笑,采访的空气顿时轻松活泼了。 三、主持人一定是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
主持人真诚的态度、认真倾听的神态、准确到位的提问、贴切诚恳的语气、机敏得体的反应,都会传达给对方积极的信息,能有效地增强对方谈话的愿望和兴趣。在主持人专访的实践活动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不足取:一是死板地按照准备的问题依次提出,没有应答和发挥,主持人也不认真倾听,访谈没有交流状态。二是频繁点头、随声附和,或是无必要地重复,使对方和受众都感到乏味。三是乱插话瞎发挥,喧宾夺主,让对方很不舒服,受众很反感。这些不正确的访谈关系会破坏平等和谐的语境。此外,主持人在专访语境中的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眼神、表情都会传达出赞同、关注、有兴趣或是质疑、询问、不解等信息,会给对
方支持和刺激,使其表达得更生动明确,受众也听得明白满意。我们反对表情漠然、目光空洞、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的心理状态,更拒绝“装深刻”、“假犀利”,总是一幅皱着眉头用审视目光打量对方的样子,使人看了很反感。唯有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到谈话之中,才会发现交流中更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保持和发展良好的谈话氛围。 四、主持人在访谈语境下的语言、环境和服饰
1.主持人的话语一定要适宜,说话要看对象,依据访谈对象的不同层次来确定用语和提问方式。比如什么样的访谈对象可以直截了当或一针见血;对什么样的说话只能循序渐进或迂回前进;与谁交谈理性思考的东西可以较多流露,否则情绪感受的氛围可以浓重些等等。另外,主持人还应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习惯。比如面对一些专家学者,主持人要避免密集使用专业术语这类难懂的表达,而应懂得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的重要意义。再有主持人如果需要提出较尖锐的问题,那么提出时的心态也应该是平等、友好、认真的语气,过激的主观感情色彩应得到控制。
2.使访谈对象适应环境。如果是在电台直播室或电视台演播室,那么主持人有必要向专访对象介绍环境设施、机器设备,甚至是录制状况等,帮助对方熟悉和适应环境,以使对方顺利进入自然状态。如果是在另外的一个典型环境之下,主持人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把发现的一些细节充实到谈话中来。比如央视名主持人
白岩松曾采访原国务院香港事务办公委员会主任鲁平时,看到他房间里有一套相当不错的音响,便加到采访当中,引出了这位高级官员的另一面,使其形象更为丰满。
3.服饰化妆之美。专访中主持人的服饰、化妆要符合人际交往中的仪表规律,既要考虑自己的身份、所处的环境,而且还应当与采访对象协调。整洁大方的服饰,淡雅自然的面妆,朴素利落的发型,精神爽朗的言谈举止,一定会给人以干练、自信、可亲可近的印象,必然会有助于专访语境的营造。
总之,主持人在营造专访节目的语境时,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自觉地考虑到语言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只有这样,主持人的访谈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听观众才会喜闻乐见。
谈主持人对专访语境的营造-2024年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