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A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育统计与测量》期末考试试卷A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B )

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 2.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D )

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 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 3.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A )

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 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 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 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 4.主观题的优点是( D )

A.测验效率高 B.作答容易

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 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 5.抽样时,总体比较大,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并且总体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的情况下,应采用( D ) A.随机抽样 B.分阶段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6.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不包括( C )

A.命题标准化 B.评分标准化 C.分数标准化 D.施测标准化 7.标准差反映的是数据的( B )

A.集中关系 B.离散关系 C.等距关系 D.倍数关系 8.下列哪些学科与数理统计相交叉结合产生教育统计学( B ) A.教育学、生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 C.社会学、教育学 D.生理学、心理学 9.下列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D )

A.人的血型 B.五级记分制 C.气温 D.身高

10.假设某小学生语文平时、期中、期末的成绩分别为95、80、86,平时、期中、期末权重按2∶3∶5分配,那么该生语文总平均成绩为( B )

A.85 B.86 C.87 D.88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 B.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原始分数不可以比较

C.不同年龄组间的离差智商值不可以比较 D.同一被试不同测验上的标准分数不可以比较

1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 B )

A.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B.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C.非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D.非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13.标准化成就测验是( C )

A.形成性测验 B.终结性测验 C.既可以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可以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 D.既不是标准参照成就测验也不是常模参照成就测验

14.原总体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n≥30的平均数抽样分布为( D )

A.F分布 B.t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15.若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总体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应采用( A ) A.F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Z检验 16.下列不属于数据的特点的是( B )

A.离散性 B.顺序性 C.变异性 D.规律性

17.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平均体重为25千克,标准差为3.7千克,平均身高为110厘米,标准差为6.2厘米,那么该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体重差异程度与身高差异程度的关系是( B )

A.体重差异程度小于身高差异程度 B.体重差异程度大于身高差异程度

C.体重差异程度等于身高差异程度 D.体重差异程度与身高差异程度无法比较 18.下列对误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误差可以避免 B.误差可以控制

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D.误差可以分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

19.小概率事件是指( A )

A.P<0.05 B.P<0.1 C.P>0.05 D.P>0.1 20.在次数分布表中,若要用代数区间来表示“60~65”,恰当的是( B ) A.[59.5,64.5] B.[59.5,64.5) C.(59.5,64.5] D.(59.5,64.5)

21.对两独立总体大样本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应采用( D ) A.F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Z检验 22.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的统计方法属于( B ) A.推断统计 B.描述统计 C.应用统计 D.数理统计

23.下列数据类型中,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有绝对零点的是( D ) A.称名变量数据 B.顺序变量数据 C.等距变量数据 D.比率变量数据

24.适合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A )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25.右图显示,x与y两个变量之间( D ) A.相关很高,是正相关 B.相关很高,是负相关 C.相关很低,是正相关 D.相关很低,是负相关

26.属于布卢姆认知领域中行为目标分类的是( B ) A.记忆 B.领会 C.联想 D.迁移 27.下列属于常模参照测验主要用途的是( C ) A.说明学习者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

B.提供个体学习经历和已达水平的证明资料 C.用于教育工作中的选拔与分流决策 D.评价课堂教学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

28.对两相关总体的平均数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一般采用( B )

2?A.F检验 B.t检验 C.检验 D.N-K检验

29.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样本人数分别为8、10、12的三组学生成绩进行显著性差

异检验,则其组间自由度为( A )

A.2 B.3 C.27 D.29

30.在教育测量中,人们用标准分数来反映学生的能力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属于( C )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则。 答案:

(1)实践为主原则,即应以动手操作为主;

(2)全面性原则,要尽力考核到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的实施与操作、实验的分析与解释、实验报告撰写等环节;

(3)客观化原则,要建立在行为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2、简述建立常模的步骤。

答:(1)首先,要科学抽样,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地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式样组,页称标准化样组或常模组; (2)其次,要用拟建立常模的测试,采用规范化施测手续与方法对标准化样组(常模组)中的所有被试,施测该测验,以便恰当而准确地收集到所有这些被试在该测验上的实际测量值;

(3)最后,对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真正把握被试样组在该测验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实际地建立起该测验常模来。 3、简述四种不同随机抽样方法的使用条件。 答:略

三、论述题(16分)

试述算术平均数的运算性质及优缺点。 答案:

(1)运算性质:

①数据组合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必定为0。

②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后,则计算变换后数据的平均数,等于

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C。

③每一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常数C后,这样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

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个常数C。

④对每个观测值作线性变换,则计算变换之后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与数

据的平均数作相同线性变换后的结果。 (2)优点:

①反应灵敏②确定严密③简明易懂④概括直观⑤计算简便⑥能作进一步的

代数运算。 (3)缺点:

需要每一个数据都加入运算,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出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在一些特别情况下,由于各个数据的重要性不同,因此,直接把数据简单加以确定算数平均数的方法,不能充分考虑到各个数的重要性程度。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A

《教育统计与测量》期末考试试卷A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B)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2.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D)A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ixcv5t8n97yogl1itk20zdc523xwm00i4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