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力量
《草房子》是一部被“人性美”所笼罩的作品,就像盘旋在草房子上的鸽群,既让读者痴迷,也让读者感动。
整部作品讲述了桑桑在油麻地生活的六年时光。油麻地是个神奇的地方,他始终带有着一种淳朴,干净,温馨的美感,连同这里的人们,都有一种善良,单纯,美好的“人性美”。
桑桑是一个天性活泼的孩子,好像他永远充满童心。他会在下雨天满院子的跑,会用家里烧饭的铁锅换鸽子,会用蚊帐打鱼虾……什么异想天开的事他都干的出来。好像桑桑做的事就是我们想要做的事,好像看着桑桑做的这些事就是在自己心里撒了把野,好不痛快。但桑桑也难躲厄运,他被诊断出患了绝症。幸运的是,他在治病的日子里,得到了周围人们的关照和从不表达出的爱意。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父爱,也第一次变得那么文静。
杜小康是整部作品里变化最大的人物了。他原是商业世家的孩子,是带着光环的,走到哪都备受瞩目,骨子里都长满了骄傲。可是红门败落,一夜之间他的命运就是坎坷多舛的。他被迫放弃了读书,被迫卷入了父亲的计划。在芦苇荡里,杜小康也被迫承受着孤独。原本这个年龄的杜小康本可以像桑桑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却因为家族破落而被迫成长,但杜小康真成长了。在鸭群吃尽别人的鱼塘后,在他们父子二人回到油麻地后,在杜雍和放弃赚钱后,杜小康决定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他放下了昔日家族的光荣历史,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和优越感,放下了自己想读书的欲望,带着温和而又羞涩的面庞在学校门口卖东西。杜小康变得坚强,独立,耐苦和他这个年龄本该没有的成熟。是否意味着成长就是历经磨难,学会暂时放弃自己所想坚持的东西。对于杜小康来说,就是读书。正如桑桑所想“我现在看到的杜小康,
已经不是过去的杜小康了”。
当我读完秦大奶奶的故事后不禁潸然泪下。那片与老伴努力奋斗了几十年换来的土地,才刚刚看到丰收的喜悦时,这片土地却不属于秦大奶奶了。只因国家的一个决策,几十年的努力顷刻间化为乌有,她对于这片土地的殷殷幻想此时就剩幻影飘渺。她反抗,她控诉,她质问,她无助。人们只想着赶快建一所新学校,对坚决不离开的秦大奶奶厌恶至极,叫她“老太婆”,从未有人站在她的角度为她想想。人们讨厌她,直到她为了救一个小女孩。人们也从未想过她会突然离世,直到她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而溺水逝世。不知是因为愧疚还是惋惜,带着某种不知名的情愫,秦大奶奶的送葬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概以后也不会有了。是因为对于那片土地的执着,对于那片土地的坚守,对于初心的努力与盼望,挥洒了大半生的血雨汗的秦大奶奶的心,就这么静静地沉淀在了油麻地,沉淀在了人们的心底。
《草房子》是一部完全令人感动的作品,作者成功的感动了当今孩子。秃鹤对于光头的倔强,白雀与蒋一轮的凄美爱情,细马和邱二爷邱二妈间的真挚感情,纸月与桑桑之间单纯的情感。不论是人物还是草木动物,作者用单纯细腻的文笔描述了油麻地的“人性美”,有作者那个年代的淳朴,也有如今孩子渴望的“野”。高楼大厦挡住了当今孩子的天性,原本可以在宽敞的大院里疯跑,躺在无际的草地上看着天空,身边有牛羊的哼声,偶尔有一群鸽子飞过。这些无疑是当今孩子渴望的“肆意”。作者笔下荡生出一种纯美的光芒,悠悠地恍惚间就闯入了你的心。他让你读懂了成长,读懂了那个年代的真挚,读懂了人们之间的淳朴。他让你沉浸在无忧无虑的快乐中,沉浸在童年温馨感动中,沉浸在那个时代独有的人性美中。第一次感到朴实无华也是
种美,跟那些华光无限比起来,它更美。
正如那句“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