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格律诗基本常识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格律诗常识要点

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格律诗,却又不遵守格律诗的写法,大多因为不懂得格律诗的常识,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格律诗的知识。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朝定型,分为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言、七言)、绝句(五绝、七绝),其中主要形式是律诗,其他形式都是律诗的演化,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

律诗是一首八句,两句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律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以第一句第二字为准,是平声字就是平起式,用仄声字就是仄起式。

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而言,古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现有阴阳上去四种声调。按古声韵,除了平声字,上去入都是仄声字;按普通话,阴阳为平声字,上去为仄声字,现代没有入声字,分化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把声调有意识的运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的沈约,目的是造成调剂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

现代人写格律诗需要遵循的是古人的平仄规律而不是古代的汉语读音,只需要按普通话四声去弄平仄,不必按古代的声韵,研究古代的诗歌平仄要用古声韵,这是我一向的主张,因为语音是随时代而演变的,现代普通话是标准语音,用普通话弄平仄是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对现代汉语的尊重。这既有法的要求,也有现实的需要,那就是现代人读诗写诗都是按普通话来读写的,不是按古声韵读写的。

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那么平仄格律有哪些规则呢?

一、粘对规则。“对”即对立、相反,“粘”是粘联相同。以起句(第1句)的二、四字为准,如起句的二、四字是仄平,那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对立的平仄【即“对”】,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跟第二句的二、四字同位粘联相同的平仄【即“粘”】。以下几句也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如果违反了就叫“失对”“失粘”。古人也有失对失粘的诗,写近体诗应该尽量避免。

二、莫犯孤平。一句诗中除尾句押韵的字外,全句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犯孤平。如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就犯了孤平。再如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平声字改为仄声就犯了孤平。如果犯了孤平就应该在本句适当位置把应仄声字改为平声来补救。句尾是仄声的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

三、避三平调。指句尾有三个平声字要避免。如五言诗的“仄仄仄平平”第三字不能改用平声,七言诗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改为平声字。古人偶有违反的,应尽力避免。

四、平仄活用。律诗平仄有定式,虽然有的字位不能变,但有的字位可活用。古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后一句是对的,前一句不完全对,为了避三平、不犯孤平,一三五还是要论的。

五、拗句拗救。拗就是违反,凡违反平仄式的句子就是拗句。如失粘、失对、孤平、三平调等。

拗了就得想办法补救,简称“拗救”。补救的方法有二: 1.本句自救。这主要用在犯孤平的句子。 2.对句补救。

a.律诗出句违拗,对句适当位置补救。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按式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不”是仄声字,造成失粘,为了补救,就把下一句第三句应仄的字位改用平声“吹”。

b.七言绝句出句第六字拗,下句第五字救。如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按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第六字应平不能仄,作者用了仄声

字“十”,

就在下一句第五字改用平声字“烟”用来补拗。至于三平那是没得补的,只能回避。 六、平仄变格。所谓变格是指按式不能平仄活用的字位做了变更,而又不视为违式。最常见的是:

1.五言诗“平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歧”

字本用仄却用了平声造成失粘,作者特在第三字用仄声字“在”调剂。前提必须第一个字用平声。

2.七言律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李商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字应仄而用了平声,把五六字的平仄一调换就成了变式。前提是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

七、讲究对偶。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即对仗。所谓对仗就是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平仄相间。

八、格律用韵。格律诗用韵规则是: 1.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2.押韵位置,固定不变。有起句押韵和不押韵之分。 3.单句仄声,偶句平声。 4.韵母相同,或者相近。

以上这些,都是今人写格律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不是格律诗!但平仄声韵的运用没有必要按照古声韵。平仄的本质就是利用汉语的四声(古汉语有入声,现在分解到普通话的四声里),造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押韵就是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制造音韵的和谐来达到朗朗上口的目的。

这是平仄押韵的本质,如果离开了这个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一味的死守古汉语的声韵来写诗作词,无异于带着锁链去跳舞,也类似于西施效颦,更是不符合普通话的语言规范化!有些古代押韵的字到今天用普通话来读就不押韵了,同样的用普通话来读是押韵的有些字在古代声韵里就成了不押韵的字。更有少数“古董”以为不按古声韵作诗填词就是不懂平仄,还力主背诵古声韵字,真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格律诗常识要点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所谓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格律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是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而产生的规范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学习格律诗没有专业教科书写得那么复杂,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先登堂入室,再渐入佳境,只要能持之以恒,我相信大家都能功到自然成。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为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 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就可以押韵。但要注意,\韵\和\韵母\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韵母包括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是不包括韵头的。上面的几个字韵母是相同的。但有的字如然(rán)、连(lián)、船(chuán),它们的韵母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韵头不同,但属于同一韵部。它们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能在诗歌中相互押韵。

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排律即使句子再长,也不能换韵,也不许换邻韵的字,如果用了邻韵的字,就叫出韵。

格律诗必须用平声韵,不能用仄声韵;个别的诗押仄声韵,那是变格。

格律诗押韵的位置是偶句用韵(即二、四、六、八句),奇句不用韵。首句原则上可用可不用。五绝,五律的首句以不押韵者为多,而七绝、七律的首句则以押韵者为所。

(三)平仄

平仄是形成近体诗最重要的因素,字句要论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毛泽东讲\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平,是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仄,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近体诗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音律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格律诗平仄的规律看起来复杂,但我们可以从掌握它的基本格式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这样就能以简驭繁,便于理解和记忆。格律诗平仄的规则是要平仄相间以求声调的抑扬顿挫。如以\平平\和\仄仄\为单位,那么平仄相间无非两种形式:\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但是这样在只构成四个字,而近体诗是五言或七言,要构成五言的诗句,就要在\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的后面或中间再加上一个字,这就形成了四种形式: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这是格律诗的基本句式。七言的格律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后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不同格式的律诗。

下面以五言绝句为例子说明怎么由基本格式变化成其他格式,七言绝句以此类似。 (一)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首句平起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首句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六)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七)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八)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以上虽然列举了八种变化形式,其实我们经常用的是前面四种押平声韵的情况。 七言律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初学者不妨先从这句口诀入手。

七律每句共七个字,第七个字押韵须用平声字,不押韵用仄声字。句中的第一、三、五字可不用管,大多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要求较严,平仄分明。当然,在应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能犯“孤平”。比如七言律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三不论,如果为仄,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

第二,不能三平尾或三仄尾。就是句子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续用三个平声字,或连续用三个仄声字,尤其是“三平尾”是近体诗之大忌,是不可救之拗句,所以坚决要避免。

浅说对仗

对仗可以体现汉语独特的语言魅力,对联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

律诗的对仗,对于名词特别讲究。同样是名词,还可分若干小分类,如天文、地理、时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体……只有同类相对,才对得工稳,称为“工对”。

对仗的学问较深,除了工对,还有正对、反对、借对、流水对、本句自对、隔句相对等等。对仗的水平,能够展现格律诗独特的语言魅力,代表了诗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最后简单聊聊诗韵

诗韵,是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格律诗必须严格按照诗韵来写,就是要按照韵书中分列的韵目,来辨别平仄和选择押韵的字。

古人对声母、韵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不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代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因此不少人主张重新制定韵书,建立新的音韵规则,比如《中华新韵》。不论新的音韵规则何时建立起来,原有的诗韵都不可能简单地加以废除。因为广大诗词爱好者和格律诗作者中,坚持诗韵的人仍然很多,他们认为只有用诗韵写的诗才是真正的格律诗。

我们现在写格律诗,用新韵和用古韵都是可以的。你选择了新韵,那么无论押韵、平仄都要按照普通话的规则;同样,当你选择了古韵,一切都要按照《平水韵》的规则。切忌一首诗词之中,新韵古韵混用。

掌握格律诗基本知识只是向会写诗迈出了一小步,之后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了,我相信“功到自然成”。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收集整理的《格律诗基本知识》只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格律诗基本常识 - 图文

格律诗常识要点现在有许多人喜欢写格律诗,却又不遵守格律诗的写法,大多因为不懂得格律诗的常识,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格律诗的知识。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朝定型,分为律诗(五律、七律)、排律(五言、七言)、绝句(五绝、七绝),其中主要形式是律诗,其他形式都是律诗的演化,绝句是律诗的一半,排律是律诗的延长。律诗是一首八句,两句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ivbb5f9aw81m9s40mcz3j4le87moy00ja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