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检测(A)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 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C.增强c辐射
B.增强b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b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答案:1.B 2.C
某市开海节的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参与晚会的游客发现,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据此完成第3~4题。
3.篝火火堆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中心 ( ) A.风力大
B.亮度大
C.气温高 D.气压高
4.下图中能反映篝火堆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
1
解析:第3题,气流的垂直运动与地面冷热不均有关,温度越高,气流上升越高。第4题,篝火堆处温度高,气流上升,四周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答案:3.C 4.B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读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C.南风
B.西北风 D.北风
6.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 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 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7.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0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解析:第5题,由图示等压线数值及指向标可知,P处为低压,对应近地面为高压;Q处为高压,对应近地面为低压。R对应的近地面上的点受到自西向东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为西北风。第6题,P处对应近地面为高压,多晴朗天气;Q处对应近地面为低压,多阴雨天气。第7题,20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R处探空气球所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未变,风向基本未变;但等压线稀疏了,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了,风力变小了。 答案:5.B 6.C 7.D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F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C.东南风
B.西北风 D.西南风
2
9.图中D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C.温和干燥
B.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解析:第8题,图中F处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第9题,D处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8.D 9.B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湿润 C.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D.炎热干燥
B.干冷的中纬西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11.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解析:第10题,P地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第11题,Q地降水的暖湿气流来自60°N以南,即中纬西风。 答案:10.D 11.A
12.俄罗斯某年夏季出现罕见高温和干旱天气,引发森林大火。与该次俄罗斯森林大火有关的气压场为( ) A.冷高压 答案:B 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第13~14题。
项目 1月平均气温/℃ 1月降水量/mm 7月平均气温/℃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数值 1.1 32 25.5 195 826
13.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B.暖高压
C.热低压 D.冷低压
解析:由材料知,俄罗斯持续出现异常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为暖高压系统所致。
14.下图所示的气候类型与该地一致的是( )
3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解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1月平均气温1.1 ℃,7月平均气温25.5 ℃,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1月降水量32毫米,7月降水量195毫米,年降水量826毫米,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为夏雨型。结合气候类型的特点,可判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3.D 14.D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C.气旋过境
B.暖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16.有关该地区5~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 6、7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D. 8、9日吹偏北风,且强度最大
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该地经历了一次降温、阴天的天气过程,为冷锋过境。第16题,7~8日气温日较差逐渐增大;7日过后,天气转晴,空气湿度减小;6、7日为阴或多云天气,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6、7日为冷锋过境,风力最大。 答案:15.A 16.C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第17~18题。
4
17.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
①a地的气压比b地低 ②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③d地的风力比e地小 ④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A.①② C.①④ A.a和c
B.②③ D.③④ B.e和d
C.d和c
D.e和a
18.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
解析:第17题,把图中气压值相等的点连线,可看出该天气系统为低压(气旋)系统,如下图:
因此a地的气压比b地高;该天气系统位于我国,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近地面气旋常和锋面联系在一起,因此c地附近有暖锋活动;d地等压线比e地稀疏,因此d地的风力比e地小;e地位于气旋西部,吹偏北风。第18题,锋面过境前后,温度、气压、湿度变化很大,通常会有各种天气现象的变化。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因此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a和c。 答案:17.D 18.A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A.a
B.② B.b
C.③ C.c
D.④
( )
D.d
20.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5
2024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A)新人教版必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