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隐患。﹙√﹚
110.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未编制防止自燃发火设计或者未按设计组织生产建设的属于重大全生产隐患。﹙√﹚
111.有自燃发火征兆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继续生产建设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2.有自燃发火征兆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继续生产建设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3.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4.井下电气设备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或者防爆等级与矿井瓦斯等级不符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5.被列入国家应予淘汰的煤矿机电设备和工艺目录的产品或工艺,超过规定期限仍在使用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6.未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未使用专用发爆器的,或者裸露放炮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7.采煤工作面不能保证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8.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薄煤层除外﹚矿井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19.煤矿单回路供电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0.煤矿有两个回路但取自一个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批准擅自组织施工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2.煤矿、危险品的生产、经营 、储存单位、矿上企业、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123.对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作出重大变更后未经未经再次审批并组织施工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4.改扩建矿井在改扩建区域生产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5.改扩建矿井在非改扩建区域超出安全设计规定范围和规模生产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6.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进行生产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7.生产经营单位将煤矿承包或者托管给没有合法有效煤矿生产建设证照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8.煤矿﹙矿井﹚实行承包﹙托管﹚但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载有双方安全责任与权力内容的承包合同进行生产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29.承包方﹙承托方﹚未按规定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30.承包方﹙承托方﹚再次转包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31.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或者井巷维修作业作为独立工程承包(托管)给其他
企业或者个人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32.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生产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33.改制期间,未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进行生产建设的,属于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134.对发生事故而没有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煤矿,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暂扣或者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依照《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进行罚款。﹙√﹚ 135.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包括一些煤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全面负责。 (√)
136.煤矿企业应当以矿(井)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矿(井)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负直接责任。 ( ×)
137.煤矿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职工发现和排除隐患。煤矿主要负责人应当每月组织一次由相关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
138.煤矿企业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
139.一般隐患由煤矿主要负责人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 (√)
140.重大隐患由煤矿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期限、下井人数、整改作业范围,并组织实施。(√ ) 141.煤矿企业应当于每季度第一周将上季度重大隐患及排查整改情况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应当经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 √ )
142.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现场检查发现应当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要告知相关部门暂扣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 (√)
143.煤矿企业自接到有关部门下达的停产整顿指令之日起,必须立即停止生产。(√)
144.停产整顿期间,煤矿要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
145.停产整顿的矿井验收合格经批准的,由验收组织部门通知颁发证照的部门发还证照,煤矿方可恢复生产。 (√)
146.负责煤矿有关证照颁发的部门对煤矿无证或者证照不全非法开采的,应当责令该煤矿立即停止生产,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147.煤矿关闭之后又擅自恢复生产的,负责煤矿有关证照颁发的部门应当责令该煤矿立即停止生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予以关闭。 (√)
148.发现煤矿1个月内3次或者3次以上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负责煤矿有关证照颁发的部门应当责令该煤矿立即停止生产,并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
149.关闭的煤矿,要拆除矿
150.井生产设备和通信设施;封闭、填实矿井井筒,平整井口场地,恢复地貌。 (√)
151.对决定关闭的煤矿,煤矿企业要妥善遣散从业人员,按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发还职工工资,发放遣散费用。 (√)
152.决定关闭的煤矿,仍有开采价值的,经省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进行拍卖的,应当按照新建矿井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153.举报煤矿非法生产的,即煤矿已被责令关闭、停产整顿、停止作业,而擅自进行生产的,经核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奖励。(√)
154.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经核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奖励。 (√ ) 155. 举报隐瞒煤矿伤亡事故的,经核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奖励。 ( √)
156. 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 √)
157.煤矿企业是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的责任主体,每班必须有矿领导带班下井,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 (√)
158. 煤矿应当建立健全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并严格考核。带班下井制度应当明确带班下井人员、每月带班下井的个数、在井下工作时间、带班下井的任务、职责权限、群众监督和考核奖惩等内容。 (√)
159.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煤矿领导未按照规定带班下井或者弄虚作假的,均有权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举报和报告。(√) 160.煤矿带班下井遇到险情时,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涉险区域人员及时、有序撤
161.离到安全地点。(√)
162.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实行井口交接班制度。上一班的带班领导应当在井口向接班的领导详细说明井下安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簿。 (×)
163.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应当按照煤矿的隶属关系报所在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抄送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164.煤矿领导升井后,应当及时将下井的时间、地点、经过路线、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意见等有关情况进行登记,并由专人负责整理和存档备查。(√) 165.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相关记录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存储信息保存期不少于半年。 (×)
166.煤矿领导未按规定带班下井,或者带班下井档案虚假的,责令改正,并对该煤矿处15万元的罚款,对煤矿主要负责人按照擅离职守处理,对违反规定的煤矿领导处1万元的罚款。 (×)
第二章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167.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无权再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 × )
168.矿工在发生重大个人生活事件之后容易出现事故。( √ )
169.生产责任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中不执行有关安全法规并违反规章制度(包括领导人员违章指挥和职工违章作业)而发生的事故。( √ )
170.劳动保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保护用品和一般劳动保护用品。(√)
171.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对所发生的后果而言,但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则是明知故犯。(√)
172.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是指煤矿企业对采掘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173.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其目的是在于保证生产安全和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 √)
174.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岗位工作业绩考核的标准之一。(√) 175.根据安全工程的观点,事故仅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
176.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科学的、理智的观点,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变为人们生活中的习惯。(√)
177.安全评价可对系统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但不能确认系统的危险性。 (×) 178.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家矿产资源,使本企业的财产、生产设备免遭损失。(×)
179.企业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体系的核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180.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18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 (√)
182.安全行为科学应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安全对策,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 (√)
183.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中,人的失误占主导地位。 (√)
184.不良的情绪状态(如过度的情绪低落或高涨)是导致行为失误、引起事故发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185.煤矿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注重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损失进行评价,以对事故的严重性和影响进行更合理评估。(√)
186.班组安全管理要以生产效益必须落实到班组和岗位为目标。(×)
187.安全评价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的安全进行预测和度量,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188.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189.直接责任是指与事故结果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事故的发生起直接作用的责任。 (√)
190.发生3人以下煤矿事故,由煤矿企业负责调查和处理。(×)
191.发现造成事故的紧急危险情况时,安全检查员有权命令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192.企业各级行政正职一直到班长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
193.安全检查员发现不安全问题和隐患,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限期解决整改。 (√)
194.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 √)
19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完全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大小自行确定的。(×)
196.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根据特种设备的不同特性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
197.无论工伤事故责任是否在于劳动者一方,只要不是受害者本人故意行为所致,就应该按照规定标准对其进行伤害补偿。(√)
198.安全评价是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为了达到评价的目的,评价单元的划分要求必须一致。(×)
199.职业安全健康检查与评价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 (√)
200.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的是企业将原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按照体系管理的方法予以补充、完善以及实施的过程。(√)
201.企业中对人身有害或污染劳动环境的设备无法改造时,交罚款后可以允许继续使用。(×)
202.为了防止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按工作特点配套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可适当的向职工收取一定的费用。(×)
203.国家颁布的《安全色》标准中,表示禁止、停止的颜色为黄色。(×) 204.事故的发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偶然事件。(×)
205.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只是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要求。(×)
206.在安全管理的强制原理中,所谓“强制”就是让被管理者绝对服从,不必经过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07.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208.矿长应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
209.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210.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两证”和“一标志”,即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211.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1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
213.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人员应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214.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人员不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215.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的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216.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事故的领导者负领导责任。 (√)
217.作业环境不安全,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领导者不负领导责任。(×) 218.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不仅强调对安全行为的激励,更要重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和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使预防事故的境界更为提高。 (√)
219.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使用未经考试合格的人员上岗造成事故的领导者不负领导责任。(×)
220.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或超负荷运行或设备有缺陷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领导者不负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