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无 止 境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难度及题号 基础 2、3、5、6、7、8、16 9、10、11、13 中档 1、4 12、14、15 稍难 17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2年2月21日,北京城出入冬以来最大一场雾,平均能见度不足1公里;其中,房山、大兴等南部地区雾气最浓,局地最小能见度低于200米。大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户外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深冬时节北京等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
(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1题,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深冬时节,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并且降水少,扬尘较多,水汽易凝结,从而形成大雾。第2题,白天的雾通过反射与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而空气能见度较低。 答案 1.D 2.B
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3~4题。
( )。
学 无 止 境
3.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
A.1.5 ℃ C.15 ℃
B.2.5 ℃ D.25 ℃
( )。 ( )。
4.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强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B.两者均减弱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解析 第3题,①②两地海拔相差2 500米,由高度每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 ℃可知,两地的气温相差15 ℃。第4题,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 答案 3.C 4.C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回答5~6题。
学 无 止 境
5.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6.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
( )。
解析 此题很容易被误判为验证温室效应,注意题干信息两只玻璃箱的唯一区别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 答案 5.D 6.B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7~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