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1.吸鼻法:取煅鱼脑石10g,冰片3g,研末和匀,取少许吸人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如鼻中发干,涂少许麻油再吸人。

2.塞鼻法:将1%鹅不食草鼻液配以10%凡士林软膏涂在纱条上,每个鼻腔放置1条,约15~20分钟。

一般中医鼻内点药大部份是放有腐蚀性的药物,也有病人的反应不错。但我们常会看到因处置不当造成鼻腔内黏膜粘连的情形,反而会造成更严重之鼻塞。 中医辨证论治: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主证: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嗅觉减退,早晚易发,畏风怕冷,遇风(寒)即作,容易感冒;气短懒言,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咳嗽痰稀或咳喘无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虚弱。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水肿,鼻道可见水样分泌物。

治法:补益肺气,固表护卫,温肺散寒。 方药:

偏于气虚选用:玉屏风散加减:防风10克、黄芪30克(蜜炙)、白术15克。若鼻痒如蚁行,可酌加僵蚕、蝉蜕;若喷嚏、清涕、语声低怯者,可酌加人参、茯苓、山药;若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若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干姜、大枣等。

或者玉屏风散合并加味苍耳子:黄芪、白术、防风、荆芥、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薄荷、连翘、豆豉、炙甘草、生姜

偏于虚寒选用:温肺桂枝汤《医醇剩义》卷四:桂枝、当归、茯苓、沉香、苏子、橘红、半夏、瓜蒌实、 桑皮。 2、脾气虚弱,化生不足

主证: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塞,鼻痒,清涕连连,喷嚏突发,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无力。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样分泌物。(小儿过敏性鼻炎,多表现肺脾气虚之证) 治法:益气健脾,温运中阳 方药:

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若腹胀便溏、清涕如水、点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药、干姜、砂仁等;若畏风怕冷,遇寒则喷嚏频频者,可酌加防风、桂枝等;若四肢不温、畏寒腰痛者,可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

偏于肺脾气虚,水湿泛鼻选用:参苓白术通窍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党参、茯苓、泽泻各12克,苡仁、白扁豆、白术、红花、菖蒲各9克,陈皮、木通、灯芯各6 克水煎

整理为word格式

整理为word格式

偏于脾虚气滞痰湿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国典》组成:广木香24克 西砂仁24克 炒党参60克 炒白术60克 茯苓60克 炙甘草30克炒广皮30克制半夏60克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后开水吞服。注: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见的胃脘胀痛。 偏于脾胃虚寒亦可选用:理中汤或小建中汤化裁 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小建中汤:饴糖(30克)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3、肾阳亏虚,肺失温煦

主证:鼻鼽多为长年性,鼻塞,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面色苍白,形寒肢泠,小便清长,夜尿频,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神疲倦怠。妇人则宫寒不孕,男子则阳萎,遗精或见早泄。舌淡胖,舌苔白,脉沉细无力。局部检查可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鼻道有水样分泌物。 治法:温补肾阳,固肾纳气

方药:选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卷四方加减。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共为三补;丹皮、泽泻、茯苓降火渗湿,辅助上三补药而为三泻,以补而不腻;配以肉桂(枝)、附子以温通肾中元阳,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牛膝、车前子意在导邪下行利水通调。若喷嚏多、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枸杞子、菟丝子;若喷嚏、清涕,遇寒即甚者,可酌加黄芪、防风、白术;若腹胀便溏、喷嚏、清涕者,可酌加白术、黄芪、人参、砂仁。 偏于命门火衰,精气虚寒选用:右归饮 《景岳全书》。

组成:大熟地60克,菟丝子9克、上玉桂6克(研末冲)、生五味3克(捣碎)、鹿茸6克、锁阳9克、熟附片12克、果杞9克(酒炒)、川椒2克分(去闭口炒)、淮牛膝6克、淮山药15克、固脂6克(核桃肉拌炒)。 4、肺经伏热,上凌鼻窍

主证:本症型临床少见,一般多见于鼻鼽初发,或由于禀赋体质过敏,常在酷热暑天或由于热气引诱而发。鼻塞鼻胀,鼻痒或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流清涕,鼻窍肌膜肿胀,色红或淡红,全身可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脉数或弦滑,舌质红,苔白或黄。检查见鼻粘膜色红或暗红,鼻甲肿胀。 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方药: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卷四方加减。方中黄芩、栀子、石膏、知母、桑白皮清肺热;辛夷花、枇杷叶、升麻清宣肺气,通利鼻窍;百合、麦冬养阴润肺。合而用之,有清肺热、通鼻窍之功。

组成:辛夷1.8克(包) 黄芩 山栀 麦门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3克 甘草1.5克 枇杷叶3片(去毛) 升麻0.9克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1小时服。

整理为word格式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1.吸鼻法:取煅鱼脑石10g,冰片3g,研末和匀,取少许吸人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如鼻中发干,涂少许麻油再吸人。2.塞鼻法:将1%鹅不食草鼻液配以10%凡士林软膏涂在纱条上,每个鼻腔放置1条,约15~20分钟。一般中医鼻内点药大部份是放有腐蚀性的药物,也有病人的反应不错。但我们常会看到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imau757mh6rgfk15sw18xzko02xvg00fu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