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84、“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这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85、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要求。
货币的需求也被称为流动性偏好,动机有三种:①交易动机 ②预防动机 ③投机动机将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用L1表示,Y表示收入,则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为:L1=L1(Y)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生息机会而获利的目的所保持 货币的一种动机。
(r↑→有价证券↓→购买有价证券→投机需求↓。) 货币的投机性
需求取决于利率,并且与利率的变动方向相反。L2=L2(r)。
86、货币需求函数:在收入水平即定的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是: 对货币的总需求为:L = L1(Y) + L2(r) = kY﹣hr试中L、L1、L2都是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
当市场利率>均衡利率→m>L→购买有价证券→有价证券价格↑→利息↓; 当市场利率<均衡利率→m 87、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m↑→r↓→I↑→Y↑;m↓→r↑→I↓→Y↓。 即货币供给(m)增加,利率(r)下降,投资(I)增加,国民收入(Y)按乘数相应地增加。 21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 一、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个目标,充分就业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的时候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 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二、价格稳定 三、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 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四、价格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而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五、价格指数是表示基于某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六、经济增长 七、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目标,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八、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密切,如何平衡国际收支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应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22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 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财 政 政 策 货 币 政 策 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做出的决策。 而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目标的行 为。 政府支出对于国民收入是一种扩张性力量,因此增加政 府支出可以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政府支出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 扩张性 可以缩小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政府税收对于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 府税收可以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税收可以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消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的水平。 收缩性 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萧条时 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总需求不足,所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会期 以政府应该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扩降低,获取信贷更容易,因此大,消灭失业。 (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萧条时期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膨胀时 存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政府应该减少政 期 府支出,增加税收以便缩小总需求,消灭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量消减时,利息率会(采用收缩性财政政策 ) 提高,获取信贷较困难, 因此通货膨胀时期多采用收缩性货币政策 23 不 同 之 处 货币政策则还要通过利率的变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是 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间接没有任何中间变量的。 地发挥作用。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委会通过。 定的。 相 同 之 处 货币主义者的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样,都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比较 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政府购买、举办公共工程与转移支付)和税收。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①个人所得税 ②公司所得税 ③失业救济金 ④各种福利支出 ⑤农产品维持价 格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本身并不足以稳定经济) 在萧条时期,它们只能缓和经济衰退的程度,而不是改变经济衰退的总趋势; 在膨胀时期,它们只能抑制过分的高涨,缓和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通货膨胀的总趋势。 中央银行主要运用的货币政策措施有: ①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 ②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借贷的利息率。再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贴现率以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 ③变动法定准备率。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即法定准备率越高时,银行能创造的货币越少;这样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变动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利息率的降低总有一个最低限度,超过这一限度,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会降低利息率。因此,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正因为这样,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是财政政策。 24 供给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影响总供给的政策 货币主义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流派都认为: 总需求不足只是导致失业和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过度的总需求也只是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平衡恶化的原因之一供给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密切相关: 借助于供给政策,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一、供给政策与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并非由于总需求不足,而是因为职业而或地域上缺乏流动性等问题所致。即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两种失业。劳动市场上的这种不完全性,是不能通过总需求政策来解决的,只能依靠供给政策。 解决就业的供给政策有: ①通过使工人对工作职位作出更积极的反应而影响劳动供给 ②促使雇主愿意接受或雇佣现有技能的工人,以突破他们对劳动就业的限制。 ③减少工会等垄断组织对就业的制约 二、供给政策与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推动所引起的,那么供给政策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具体措施包括: ①通过反垄断等手段减少工会和企业的垄断力量,鼓励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竞争。 ②通过价格和收入政策限制人们增加工资或物价。 三、 ③通过职业培训、投资优惠等措施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供 四、供给政策与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与供给方面的经济学在政策选择上的重大差异: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倾向于假定经济中存在低于潜在国民收入的均衡,因而政策的重点是扩大总需求。 供给方面的经济学则侧重于对潜在国民收入的分析,因此供给政策的目标是增加潜在的国 民收入(或者说把凯恩斯模型中的潜在国民收入量向右移动)。 以市场为取向的供给政策是指通过市场自由竞争的程度而增加总供给的政策。其理论基础是以货币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 侧重于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潜在产出水平,而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以市场竞争为取向的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措施: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