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2019·合肥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得“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的原则;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废,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平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这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言行有格调,生活有品位,阳光干净,超然脱俗,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人,多一些率真、多一点坦诚,不掩饰、不矫情;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有所坚守而不随波逐流。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色、本真和本来。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能变、本真不能丢、本来不能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 ,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被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16日,有改动)

1. 通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4.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4分)

5. 如果要在第⑥段横线上加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会高兴得像过节。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卡尔家族》。

B. 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C. 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尊严,保持心灵的独立与自由,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隐。 八、[2019·河南省重点中学内部摸底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①竺可桢先生曾说:“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

不计利害’。”

②这“利害”二字却是真正“厉害”,到了现实生活中,要将它与是非分割开来,真是难之又难。最后无非以一句“科学家亦不能免俗”作为借口。

③这俗,说的便是社会的潜规则,是利害、是权衡、是功利,是科学精神的死敌。追求功利让我们推动对真理的热爱,追求功利诱惑我们违背实证精神,追求功利让我们放弃质疑、屈从权贵。最终,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

④“科研人员东南飞”,飞向更有钱、更发达的地区已是持续了十几年的老话题;人才激励和评价以金钱为导向,不以科学论英雄,也不是新鲜事;“帽子”满天飞的问题说了也不是一两天,但似乎看不到彻底改变的迹象。

⑤社会对科学的认知是功利的——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遇事先问这个研究有什么用;方向的选择是功利的——这家要先看自己做的是不是热点,美国有没有做;科学家自己也是功利的——为了帽子、票子、位子愿意做出改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不计所得,变成了“傻子”才做的事。

⑥科学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敢于探索。凡事先计所得而后动,谈何科学、谈何真理?荷兰有位名叫利伯希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有一天,利伯希听到孩子们在二楼叫嚷,跑到楼上来,才发现孩子们把两块镜片叠起来看东西,他拿过来一看,顿时惊呆了: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会一下子跑过来了呢?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利伯希的研究兴趣,最终发明了望远镜。

⑦在科技界内部,多少人呼吁要颠覆,要的就是让违背科学精神、追求功利的人受到最大的惩罚,让人们知道那些“傻子”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⑧功利二字着实可怕,功利主义导致科学精神的匮乏,而科学精神的匮乏已成为我们民族从事原始性创新的软肋。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成为社会向前的最大推动力时,我们必须向功利主义“宣战”,这样国家、民族才能长远发展。

⑨如今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希望求真务实、更改质疑之风能成为业界的常态,希望这股浩然正气“占领”优势高地,进而影响全社会。这第一步,怕是要先斩断功利二字。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本文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4分)

社会思考类

九、[全品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李 伟

①相信不少人都感受过互联网广告的“善解人意”:你在网上无意中浏览了一件商品,之后同类商品就会不....断在你的电脑桌面上弹出;网上注册个账号学习英语,一些课程广告就马上充斥邮箱;用手机银行汇一笔款,各色理财顾问就很快致电“问候”……商家之所以能如此及时、准确地了解甚至预知你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推荐服务,原因在于他们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根据用户在浏览、注册时留下的数据信息,勾勒出了一个“用户画像”,数据越丰富,“画像”就越精准。

②近年来,随着数据的获取、保存和处理成本降低,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其应用领域也迅速扩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如影随形的安全隐患和隐私挑战。

③大数据时代,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生产”信息。许多时候,为了获取一定的服务,难免要提供个人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极易产生个人信息扩散、外泄。因此,大数据时代也往往是隐私保护脆弱的时期。就拿电梯广告来说,随着大数据应用向电梯媒介延伸,电梯就可能成为暴露个人信息的新环境和应用场景,增加了隐私泄露风险。试想,如果未来电梯广告会为你量身推送你曾在线上浏览过的商品,你感受到的恐怕不再是便利,而是身处透明“玻璃房”的不适。

④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反对数据收集。但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服务人类时,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应该厘清信息收集机构尤其是商业机构使用收集数据的边界。尊重和保护个人信息,不仅关乎技术和商业伦理,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快速应用,万物互联正日益成为现实,如果没有相应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规范,未来不单是电梯,家里的客厅都

有可能不再是个人信息安全的避风港。

⑤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痛点,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规范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2017年6月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就对信息收集使用、网络运营者应尽的保护义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向社会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法等69件法律草案被列入第一类项目。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被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为能安心享受高度智能化时代的技术福利,社会公众也应提高安全意识,并和数据采集平台、数据运营商及立法、执法部门共同努力,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月15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①段中加点的“善解人意”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3.怎样才能“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4.第②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2分)

十、[2019·金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

金 苍

①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②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七、[2019·合肥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做一股“清流”徐文秀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ik8s97pjg55t2h95x553fre38hi550117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